专注创新赢得超越
连续第7次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专利申请首次超越2000件,达到2449件,实现“一年翻一番”,其中发明专利449件,居全省第四位;
3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为历年之最;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
……
以上所列,只是2011年全市科技创新骄人成绩之一部分。“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特别是在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中,加大技改投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发展,使我市技术创新工作硕果累累。”22日,市经信委主任刘荃告诉记者。
五大亮点绘就精彩
据了解,去年全市技术创新工作十分给力,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和地区生产总值双破千亿的强力推手,呈现出多个亮点:
工业性投入快速增长。强力推动实施全市2011年工业企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导向计划,列入计划的322个项目总投资818 . 6亿元。继续实施领导牵头调度推进制度,全市亿元以上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如马钢硅钢二期、一重高端装备制造、中钢天源电子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马钢高速车轮技改项目、华菱3万辆重卡底盘等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圆融光电、启耀光电、中海新材料等企业建成投产。全年完成工业性投资687 . 5亿元(计划总投资50万元以上口径),增长56. 3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 4 %,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着力实施工业企业升级行动计划收效显著。全年新增过亿元工业企业37户,5亿至10亿元企业3户,10亿至50亿元企业3户,50亿元以上企业1户。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全年完成投资249亿元,增长45%;实现产值230亿元,增长40%。节能减排强力推进,对45户“双高”、“五小”落后产能企业实施关停。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 . 8 %,超额完成全年工业节能目标任务。慈湖高新区在升级国家级高新区异常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进入科技部向国务院报批升级的第一批次。
企业技术创新成效显著。安徽天一重工等3户企业技术中心获得第20批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完成21户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年度评价工作;安徽力源公司等12户企业成为第四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星马公司一混凝土泵车项目获“中国中材杯”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二等奖省一等奖;星马公司、华菱公司等3户企业成功申报省第二批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安徽惊天液压智控股份有限公司的多功能遥控拆除机器人等6户企业8个产品获得省级新产品认定。
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马钢被列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国星生化、三联泵业被列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科达洁能等4家企业获批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星生化、马钢获批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6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马钢重载铁路列车用车轮钢及关键技术研究等3项获得一等奖,为我市历年之最。55个项目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其中27项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亦为近年之最。泰尔重工轧机轴承座研发、威龙科工贸工业喷漆民用化研发等7个项目被评为省“十一五”技术创新优秀项目。
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9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品11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509亿元,同比增长21. 2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1. 7 %。技术交易市场空前活跃,技术合同交易额从2010年1 . 35亿元增至3 . 3亿元,增长144 . 4 %,交易额总量位居全省前列。此外,知识创新产出明显增加,申请国外专利5件,3项发明专利获国家专利优秀奖,实现历史性突破;专利授权首次跻身千件“俱乐部”,增长65%,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达到1 . 63件。我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并顺利通过考核验收。
持续发力续写新篇
今年,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我市科技创新工作重在优化区域创新体系空间布局、各类创新资源配置布局,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产学研结合创新能力,确保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 . 7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53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2. 5 %,申请专利2300件、授权1200件,每万人授权发明专利达到2件以上。来自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市技术创新工作开局良好,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及技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1至4月份,全市预计累计完成工业性投资177 . 27亿元,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25. 9 %,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完成113 . 91亿元,同比增长27. 3 %。
(来源:马鞍山易房网 www.0555yi.com 马鞍山 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