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岳麓区莲花镇自今年2月启动建设以来,正以“中国最美丽乡村之一”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周柏平 摄
![]() |
地处隆平高科技园内的金丹科技创业大厦高24层,总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是中部地区最高的超高层标准工业厂房。周柏平 摄
1农民安置 公寓式安置省出土地搞开发
【两型实践】
站在红星大市场附近李洞路旁一栋30层的现代化高楼前,雨花区莲湖村村民王江自豪地介绍说:“我在第18层有一套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在第4层还有一套百多平方米的住房。”王江的这两套房子是当地政府为他们建设的拆迁安置房。
雨花区莲湖村位于城南,地理位置优越,莲湖村为打破传统安置模式,在57亩土地上建起两栋30层高、建筑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高楼进行安置。该村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按照“有天有地”的传统安置方式安排每户拆迁户,需要住宅建设用地310亩。而建设30层高楼,只需80亩,节约出的230亩可用于生产。同时,村里成立股份制的莲湖经贸公司,经营开发节约出的生产安置用地。预计莲湖汽配大市场建成后村集体平均每年可获租金600万元,并享有21000平方米商业门面的所有权。仅此一项,村民每人每年可分得利润2700元。目前,莲湖重型机械交易市场正在筹备开业,第二期高层安置楼约43000平方米的商场正在招商,按10元~15元/平方米的月租金计算,每年可获得700万元左右的收益。
【记者点评】
“住高楼,分红利。”把农民安置纳入城市规划,改变“一户一宅”的粗放用地方式和“从天到地”的居住传统,集约利用生活安置用地,节约出来的大量土地用来开发建设,解决了生产经营问题。
2城市建设 立体分层有效整合空间资源
【两型实践】
武广客运专线在年底就将全线通车,记者昨日看到,新长沙站地面部分已初具雏形,施工人员正在加紧进行地下层的混凝土浇筑。工程人员告诉记者,新长沙站从下到上共分为出站层、站台层、高架候车层三部分,无论是公交车、出租车还是地铁,都将在西广场的地下运行,地上则留给商业开发。正是采用这种与传统车站不同的立体空间结构,使得新长沙站的节约用地率超过了100%。据介绍,其站房加上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的武广新长沙站,实际占地面积不到13万平方米。
建成通车后,就算在客运高峰期,巨大的人流既可以利用地铁在5分钟内快速换乘,也可以在车站北面搭乘出租车、南面乘坐公交车、东西向选择长途客车,在地下层实现迅速便利的分流。市国土局节约集约用地处处长李远金介绍,尽管建筑结构比较复杂,但工程的造价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造价减少了92.77亿元。同时环境得到了优化,绿地率提高了10%。”李远金说。
【记者点评】
当城市外延式扩张受到严格限制的时候,人们开始了立体组合,综合利用地下、半地下空间,通过人车分流、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下地等方式构建城市立体分层建设的节约用地新模式。
3园区开发 高层厂房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两型实践】
隆平高科技园是长沙高新区占地最小的园区,但却是工业增速最快的园区,园区建成区面积近2平方公里,但投入产出率却达到约400万元/亩,接近甚至超过了部分沿海发达地区的水平。
就在科技园办公楼的北面,记者见到了两栋正在建设的高层工业厂房:共24层,高90米,是中部地区最高、国内少有的超高层标准工业厂房。“项目占地只有25亩,但总建筑面积达到了11万平方米。”湖南金丹科技公司董事长曾志敏表示,金丹科技创业大厦建成后,将吸呐创业企业500家,创业人员1500多人,每年实现上交税费3000万元以上,打造长沙市最大最强的“创业富民”基地。
“2004年和2005年到园区投资建设的11家中小企业,其建筑面积也是11万平方米,但占地达到了349.8亩。”隆平高科技园管委会书记刘林平感慨地说,建设高层厂房,相当于为园区节省土地325亩,节约多项城市配套费6500余万元。
【记者点评】
秉承“两型”理念,采取建设多层厂房和引进能在多层标准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在有限的土地上作出了无限增长的科学尝试。
4新农村建设 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两型实践】
初秋时节,空气中传来淡淡桂花香,颇具江南风味的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漫步在宁乡县关山村的村道上,一切都令人心旷神怡。尤其一排排正在施工的连体别墅映入眼帘,令人惊叹。“计划将385户分散宅基地进行统规统建和统规自建,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节地奖励、换地奖励和建房补助。”负责关山村新农村建设的金洲乡党委副书记彭进介绍,村民只需自愿将原宅基地腾出,补交部分差额费用就能住上建筑面积达100平方米的三层楼的别墅。“农民赖以生存的是土地,赖以致富的还是土地。”彭进表示,整合的3000亩集体用地则用于核心区项目建设,农民以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把农民变成公司股东。
关山村就这样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各类用地布局,不但没有减少耕地,反而新增耕地1962亩,节约建设用地391亩。已经实施的农民集居点首期搬迁60户,搬迁以前户均占地1.5亩,集居以后户均占地0.7亩,节约建设用地近50亩。
【记者点评】
在岳麓区莲花镇、望城县光明村、宁乡县关山村,一个个这样的“两型村”也悄然出现。通过归并零散地块、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分片有序地推进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构建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相关新闻
长沙2010年底实现污水“零排放”
浑浊带着白色泡沫的生活污水从污水处理池外层缓缓流入内层,两小时后,发黑发臭的污水变成了清澈的水。采用国际先进改良工艺,日处理污水30万吨,处理后的水可达国家一级B类排放标准……随着总投资7.4亿元的长沙市岳麓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的建成投产,河西地区结束了没有污水处理厂的历史。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水污染治理迫在眉睫。为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长沙全面提升我市城镇污水处理水平,启动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零排放”截污改造工程,在2010年前实施湘江、浏阳河、捞刀河、圭塘河沿河两岸所有排污口截污改造,把所有污水都收集进入纳污管网,在2010年底实现污水“零排放”。
长沙率先禁止免费提供“七小件”
“宾馆、酒店、招待所等场所禁止免费提供一次性日用品。”从今年7月1日起,长沙在全国率先实施这一举措。昨日,市能源办主任缪晨光透露,目前政策整体执行良好,其中二星级以上酒店检查合格率为100%,非星级酒店204家,执行到位的192家,检查合格率为94.1%。
“我省共有星级酒店1100多家,床位21.6万张,按平均入住率65%计算,每天消耗一次性日用品约14万套,年费用达2.56亿元以上。”缪晨光介绍,宾馆、酒店、招待所等场所限制使用牙膏、牙刷、梳子、拖鞋等一次性日用品(七小件),既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能充分体现市民的良好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