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畅行大交通 助力全域大发展

作者:孙军
内容:

     交通圈就是经济圈,大交通就是大民生——没有大交通,就没有大流通、大市场、大发展。

  近年来,我市着力构建现代交通网络,这张网络,为我市建设“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全省经济发展核心增长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溯马鞍山过去十年交通运输发展史,2008年12月28日注定将被载入史册。历经近五年的精心筹备,马鞍山的第一座长江公路大桥在那一天正式开工兴建,如今,42个月过去,大桥总工程量已完成六成多,“拥江发展”的主通道正“茁壮成长”,承载着一江两岸230万百姓的畅行梦想一步步成为现实。

  横跨长江,拥有众多“世界第一”头衔的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屹立在滔滔江水之上,以其独有的姿态为马鞍山的交通运输发展画下了点睛之笔,也为马鞍山百姓的出行历史谱写了最新篇章。

  如今,摊开最新的《马鞍山市交通图》,密密麻麻的路网基本触及了马鞍山4042平方公里的每一个角落。数字显示,全市公路总里程5076公里,公路密度达125 . 6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一级公路86公里,二级公路347公里,三级公路74公里。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走在全省前列,2007年在全省率先完成“村村通”任务后,又积极展开延伸工程,“十一五”期间共建设农村公路871 . 5公里,建成农村客运站点156个,完成渡口改造25个,115个行政村开通了村村通客运班车,覆盖率高达97. 6 %,彻底解决了农民出行难题。

  翻阅我市交通运输发展图册可以发现,“国省干道升级改造”以其高出镜率成为了近年来我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词之一。205国道南段升级改造工程、105省道升级改建工程正在加速推进中,226省道一级公路升级改建工程、206省道升级改建工程正在积极筹备,包含马鞍山第一座高架桥的东环改线工程即将于6月18日正式建成通车,还有即将于年底建成通车的314省道升级改造工程。它们既是马鞍山大建设、大发展的铺垫,也是彰显。

  长江向东,行至当涂,这里是连接皖苏两省的重要通道——314省道的所在处。“车子跳,马鞍山到”曾是这里道路通行状况的真实写照,如今,这种状态正在并已经被改变。2010年10月23日,314省道升级改造工程破土动工。沿着已建成通车的路段,家住围屏的徐小念感叹“终于结束了过去像是坐着‘摇晃的小船’伴着灰尘回家的日子,新修的柏油路面比过去要好太多,回家时间也缩短了。”

  而水运、铁路运输的发展也各成风景。去年9月28日,我市太平府水道正式告别无航标时代,开通为设标公用航道。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我市可利用的长江港口岸线增至40. 3公里,这也成为承载马鞍山打造江海联运中心梦想的新载体。目前,马鞍山港已成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国家对外籍轮开放一类口岸,港口吞吐量达到5000万吨。仅去年一年,我市港口即完成货物吞吐量5200万吨,同比增长11%;集装箱吞吐量8万标箱,同比增长92%,均创历史新高。市区向东,与东环高架平行相依的宁安城铁也开启了马鞍山城际铁路的新梦想,200公里的设计时速将引领马鞍山驶入“速度生活”,也将驶入马鞍山交通运输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马鞍山易房网  www.0555yi.com  马鞍山  交通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