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规范国内房地产销售行为,住建部近日向各地下发通知,要求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公开曝光力度,及时发现并查处开发商炒卖房号、捂盘惜售、囤积房源等违法违规行为。中原地产项目总经理黄韬认为,住建部已经不是第一次禁止开发商捂盘了,应该有更具体的处罚措施,否则又是雷声大、雨点小,对楼市起不到真正的影响。
住建部强调,近期部分城市少数房地产开发企业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又有所抬头。要摸清底数,全面梳理检查已批未建、已批未售项目的情况。督促已达到规定预售条件的项目及时申请预售公开销售。
今年楼市热销,商品房库存持续下降,而房地产投资和新开工面积又未能达到预期,一些业内人士开始忧虑对未来楼市再度出现供不应求局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63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4%。当期房屋新开工面积8.14亿平方米,同比仅增长3.3%。广州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一、二、三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分别增长26.6%、41.2%和42.6%,增速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开发商:“捂盘”为了更大利润
推迟开盘、分批销售等多种捂盘形式,归根结底,开发商就是想推高楼价以获取暴利。即便捂盘需要付给银行更多的利息,但倘若楼价处于高位运行,银行利息在利润面前也是“小巫见大巫”。
老城区某楼盘副总经理黄先生私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市区一个中等项目来计算,其建筑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大型地产集团和银行长期合作,利息一般在3%左右;而一些中小开发商贷款利息则高达5%以上。6万平方米的建面项目,按照正常的开发成本来计算,一个月的利息也不过几十万元。“不要小看这一个月,2007年9月广州全市一手楼价均价9686元/平方米,10月则达11574元/平方米。一个月的楼价上涨了近1900元/平方米,6万平方米的项目则可多赚1亿元。”黄先生表示,在楼价上升时期,开发商采取的策略就是能拖多久就是多久。
专家:捂盘不是房价上涨的根结
“换成2004年之前的市场,你看开发商会不会捂盘”。满堂红研究部高级主任肖文晓认为,房价问题的关键并不在开发商捂盘上。
问题的关键是供应和需求,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供求关系是怎么样的。供应少,政府就应该多点推地。民众买不起商品房,政府就应该多建保障房,扩大保障范围。
他认为,今年以来的楼价上涨不是开发商捂盘捂出来的。而正是因为救市政策的泛滥和流动性。“2008年的时候,几乎所有开发商都在大力出货,又何来捂盘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