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下午和3日上午,专家学者们围绕凌家滩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凌家 滩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及对长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影响展开了高水平的学术对话。记者从专家论坛上了解到凌家滩第六次发掘计划在明年春天正式启动。
记者3日在专家论坛了解到,自2008年底开始,我省考古部门就对凌家滩遗址设计了下一阶段的考古计划,前期工作以调查、勘探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后期进行有目的的发掘。
从1987年开始,凌家滩遗址已经进行了五次大规模挖掘。据省考古所副所长宫希成介绍,为准备下一阶段的挖掘,全面了解凌家滩遗址产生的自然和社会背景,以及该区域考古学文化的变迁过程,有关部门拟定了以遗址所在的裕溪河流域为主体、面积约为500平方公里的调查范围,计划调查6年。此外,为探索凌家滩与太湖流域的关系,还选择了姑溪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区域系统调查。
据了解,截至目前,裕溪河流域已调查约260平方公里,姑溪河流域已调查400余平方公里。调查表明,凌家滩文化并非孤立的文化。其中,姑溪河流域共发现90多处先秦时期的遗址,凌家滩周边则发现新石器遗址近30个,而在裕溪河北岸,已查到五六处与凌家滩同时期的遗址。
明年启动的凌家滩第六次发掘,将解决一些一直以来围绕凌家滩产生的悬疑,而具体启动时间还需由国家文物局来决定。宫希成表示,凌家滩是一个重要的大遗址,要想了解凌家滩史前人类的生产生活状态和遗址的总体样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希望,未来凌家滩的发掘能够成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