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凌家滩遗址上,至今还居住着400多户居民,对遗址保护构成威胁。含山县政府计划用三年时间,投资1.5亿元,将居民从遗址保护区迁出。
据含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自伦介绍,凌家滩遗址面积大、埋藏浅。保护区上共有400多户村民,其中有60多户建在2700平方米的红陶土上。居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都会对遗址造成破坏。
为了防止居民建房对遗址造成影响,政府部门一直不允许村民建设新房。记者看到,居住在凌家滩遗址保护区上的居民,大多房屋破旧。村民们告诉记者,随着人口的增加,他们住房越来越紧张,不少年轻人结婚时不能建新房,与政府的矛盾也越来越大。
徐自伦说,为了处理好保护遗址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含山县决定将村民迁出保护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简单地建立一个安置小区,会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不利于村民致富。为此,含山县政府决定打造一个集探古访今、休闲旅游、三产服务于一体的凌家滩文化村,用3年左右时间,投资1.5亿元,将保护区内自然村村民搬迁出来。既解决遗址的保护问题,也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让村民得到实惠。
据介绍,凌家滩文化村于今年初开工建设,目前,一期新建的3万多平方米、156套村民安置房主体工程已经竣工。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距今58005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199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纳入国家100处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