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救助1542人次 遇到流浪人员可打这些电话

作者:孙军
内容:

  近些日子,气温一直很低。对于市民来说,每天裹着厚厚的衣服、吹着空调还直喊“冷”。可是,对于那些蜷缩在城市一角的流浪乞讨人员来说,他们不仅衣裳单薄,每天可能连肚子都还填不饱。

  马鞍山市救助站站长助理徐本华说,该站目前只有十几名工作人员,尽管他们每天也派车到火车站、汽车站、桥梁、涵洞等处寻找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却因为范围太大,有时难以发现。“希望市民能够给我们提供流浪乞讨人员栖身地点的线索,只要您一个电话,我们将马上派车前往实施救助。

  去年一年救助1542人次

  去年一年,马鞍山市救助站全年共实施救助达1542人次,使流浪乞讨人员能够及时返家与家人团圆,避免了因风餐露宿在外带来的不测。去年5月10日,一名叫杨秀花的中年女子因精神失常,突然在马鞍山火车站广场脱光衣服裸奔。救助站赶到将其收下后,对其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治疗,待其病情痊愈后,将其送回了远在千里以外的贵州老家。

  去年11月23日,救助站工作人员救助了一名在马鞍山街头流浪的江苏东台孕妇杨小雪。当发现杨小雪精神状况有问题时,救助站工作人员先将其送医,在其病情稳定后又将其和孩子护送回家。

  去年12月28日,来自新疆和田的阿卜杜尹米提和儿子阿卜杜萨拉木在芜湖火车站站台上,深情地向马鞍山救助站的3名工作人员挥手致谢。

  2011年8月,阿卜杜萨拉木在和同乡离开家后流浪至马鞍山,救助站对阿卜杜萨拉木进行了妥善安置,后又帮助他联系上家人,为他们买上返乡的车票。

  温暖救助彰显大爱

  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他们实施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被救助对象不愿接受救助的情况。徐本华说,一方面,一些群众包括流浪乞讨人员对救助站还存在着一定的误会,他们对于救助站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的收容遣送站的印象上;另一方面,一些流浪乞讨人员以“乞讨”为职业,如果进了救助站,很快就会被送回家,这样势必影响他们乞讨的“收入”。

  据悉,收容遣送站“变身”为救助服务站以后,对于城市流浪和乞讨人员,已由过去的“强制遣送”转为“服务”。因此,对于流浪乞讨人员,为他们“夏送清凉,冬送温暖”。对愿意接受救助的,及时接回站内实施救助,如果有病的还要先送医。对于不愿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还给他们发放矿泉水和食品等。

  寻找城市流浪乞讨人员

  马鞍山市救助站站长申贵琼还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前不久,他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冒雪爬上雨山山顶,劝说一位在山顶小凉亭里生活了几个月的黑龙江鸡西籍中年男子下山接受救助。这已是救助站工作人员第5次上山对他进行劝导了。此前,申站长为防止天寒发生意外,还特意为他买了棉被、棉大衣、棉鞋等御寒用品,可是,该男子说什么也不肯下山。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在申站长第5次上山和该男子交谈没有几句的时候,男子爽快地说:“不要说什么了,我跟你们走!”现在,这名男子已经被妥善安置在了马鞍山市救助站里。申站长说:“如果不早一天让他下山,我们每天晚上睡觉都牵挂着不能安宁!”

  该市救助站也呼吁广大市民,如果遇到流浪乞讨人员,您可以拿起手边电话,给救助站打电话求助。

  马鞍山市救助站电话:

  2217015(工作时间)2217257(24小时值班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