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半个平方米的钱,日韩新马泰都玩了一圈;一两个平方米的钱,欧美列国也兜回来了;下一步只好策划去埃及南非这些更为神奇的所在……几年下来,全世界你都玩遍,可能还没花完一个厨房的价钱。但是那时候,说不定你的世界观都已经变了。”
最近一段时间,上面这段经典语录在网上广为流传。据说这原本是某旅行社的广告,只是没想到现在任何与房价沾上边的话题都会引起围观热潮——无论是真实得近乎残酷的《蜗居》还是这段貌似无厘头的调侃,实则深藏着民众对高房价无奈和忧虑之情。
这边厢是老百姓的无奈调侃,那边厢,中央政府也对高房价忧心忡忡。岁末年初,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中央已先后数次发文调控房地产市场。而刚刚出台的“国十一条”无疑是最猛烈的一记重拳。
一个月内密集调控楼市
去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从而拉开了此次跨年楼市密集调控的序幕。
12月1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出增加供给、抑制投机、加强监管、推进保障房建设等四大举措(“国四条”)。会议同时明确表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这是中央政府首次采用“遏制”一词,而非过去的“抑制”。一字之差,却将此次中央调控楼市的决心表露无遗。
12月17日,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发布《通知》,要求土地出让价款首次缴款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款的50%;23日,国土部召开挂牌督办房地产开发闲置土地处置新闻通气会;28日,温总理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再次详细阐述围绕稳定房市政府应做好四件事……
2010年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从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加强风险防范和市场监管;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责任等五方面入手,共出台了十一条政策,业内统称“国十一条”。
其中比较受关注的内容包括明确二套房贷首付不得低于40%,房企须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明码标价,防止境外“热钱”冲击中国房地产市场,抓紧清理纠正地方楼市越权减免税规定等。
成经济“心腹大患”
为什么中央选择在现在这个时间点集中出台那么多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呢?《人民日报》近日刊发的时评文章《房地产泡沫为我国经济埋下“心腹大患”》似乎做了最好的诠释。
文章指出:“对房地产业的过分依赖,为我国经济埋下隐患。如今,房地产业已经占了GDP的6%,四分之一的投资也在房地产行业,30多个产业与房地产关系紧密,银行乃至大型企业也纷纷为楼市“背书”……房地产过“热”,已经很难用理性衡量。与此同时,民众的收入并没有相应增加,购房已经成为居民的沉重负担。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民众无力买房。”
显然,中央对房产过热给民众造成的沉重负担深表忧虑。然而事实上,2009年房价出人意料的大涨又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央政府为了保增长而大量释放流动性并出台大量扶植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密不可分。而此刻又打算对房地产重新进行调控,来源于目前的经济形势和一年前截然不同。如今中国经济快速复苏的局面基本确立,2009年四季度的GDP增速很有可能在10%以上,全球都在宣扬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考虑到近有迪拜房地产危机,前有美国房地产引起的次贷危机,更远的有日本的房地产泡沫。这些历史教训,不得不让决策层引起足够地重视。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中央很自然地将工作重心重新移回到了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上。
市场观望气氛浓厚
虽然过去一个月楼市调控政策频发,但国内各大城市的房价却依然不见丝毫松动,甚至还在继续上涨。然而与依然高挺的房价相比,急速萎缩的成交量还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宏观调控对市场的影响。
近日中原地产发布的二手住宅指数月报显示,去年12月,京、沪、穗、深、津五大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延续全年楼市的惯性继续上扬,环比涨幅均超过2%。但五大城市二手房住宅市场成交量正在全线溃退,深圳下跌幅度最大,达到21.55%,北京次之,为21.38%。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研究经理瞿安新认为,目前市场观望情绪正在迅速蔓延,二手房住宅市场陷入僵局。预计一月至二月下旬的春节前后,国内二手房市场成交量仍将继续走低,甚至可能大幅下滑。到时,国内越来越多城市的房价将有可能下探。
相比较,租金回报率则再创新低。五大城市中仅有广州租金回报率超过3%,其他城市均不足3%。天津租金回报率首次跌破3%至2.99%,在五大城市中成为第四个租金回报率不足3%的城市。
“越调越高”会否重演?
尽管房地产调控重拳接连出招,尽管市场已迅速进入观望期,但是市场各方担心“越调越涨”的声音也有所升温。因为眼下的“国十一条”中唯一一条有明确执行标准的条款:二套房贷首付不得低于40%,其实只是对2007年10月楼市新政的翻版或者说重申。这自然让人联想到此次楼市新政是否会和2007年的一样——结果只是越调越高?
回顾既往,自2007年以来房价的涨跌均与二套房贷政策息息相关。央行与银监会曾在2007年9月27日联合发文,要求二套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银行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二套房贷的严控正式拉开了当年房价调整的序幕。
然而,2008年下半年,为了应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冲击,房地产业被视为提振经济的推手,二套房贷政策在各地全面松动。在现实执行中,无论购房者是购买第几套住房、无论此前房贷是否已经还清,几乎都可以享受到首付两成、利率打七折的优惠政策。伴随着二套房贷政策的放松,房价旋即进入到本轮飙涨的轨道上来。
资深财经评论人朱大鸣不无忧虑地表示,2007年收紧二套房贷政策,是导致2008年成交量暴跌的最主要工具,但是,暂时的打压并没有真正解决房地产的问题,反而导致2009年房地产市场的暴涨。二套房贷政策也没有真正打垮投机性需求,即使不发生金融危机,由于打压并不能增加供给,也没能真正解决房屋供给数量问题。
面面俱到不如切实做到
不过与上一轮宏观调控以金融信贷调控为主不同的是,此次宏观调控所涉及的面更广更全,几乎涉及了与房地产相关的各个流程领域。可以说是一次全方位的“楼市整风运动”,似乎又让人看到了一丝房价下跌的希望。
然而楼市知名评论员蔡为民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却对此不以为然:“这次出台的众多政策中,其实很多早就出台过。比如这次通知规定,已取得预售许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这个规定早就有了,而且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过去都曾三令五申要求严格遵守,但在后来执行的时候,这个规定几乎是一张废纸,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没有制度可以依据,而是有了制度却没有办法去执行到位。”
蔡为民表示,如果这十一条规定真能条条落实,那无疑对房地产行业良性健康发展和房价的理性回归大有裨益,问题是怎么做到。通知中,只有二套房贷首付40%是板上钉钉没有回旋余地的,其他几条都非常模糊。比如要求省来负责,怎么负责却没说。如果做好了有什么奖励,做不到有什么惩罚都没有说,如果这是要省一级去制定的话,通知却又没有这样要求。而且在中国立法容易执法难,中国政策的文字措辞往往又留给执行者太多的解释空间。如果中央说一套,地方做一套,中央的政策在地方缺乏执行力的话,那一切都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