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马鞍山跻身生活质量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宜居的马鞍山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南京以及长三角地区的人前来休闲和安家。作为皖江面向长三角的东大门,马鞍山拥有对接长三角的天然优势;而皖江城市带的大开发,让马鞍山拥有了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这将为“钢城”实现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到南京购物的热度不减
4月11日是周六,这天,马鞍山实验小学教师刘少铸和同事一起逛南京。“想去给家人添两件春装,去南京购物是多年来养成的消费习惯。 ”
刘少铸告诉记者,他和爱人通常一个月要去一次南京,“玩是次要的,更多的是消费,主要是买品牌服装和化妆品,平均一次要花一千多元。”刘少铸和爱人结婚时买的家电等用品花费了近12万元,“不少东西都是从南京买的,在那边花的估计有3万。 ”
实际上,马鞍山人前往南京消费早些年就已经开始。
资料显示,马鞍山人2001年一年仅在南京的刷卡消费就有7亿元人民币,人均1400元。当时,南京商家开着“免费购物车”到马鞍山“卷钱”的行为,曾在省内引起了一场不小的争论,但这并没有影响马鞍山人前往南京消费的热情。据马鞍山有关部门提供的数字,2003年马鞍山人在南京的消费金额达到8.8亿元,而当时马鞍山本地4大商场一年的销售额也不过2亿元。
如今,马鞍山居民每年仅持现金在南京用于购物、旅游等消费的就超过10亿元。马鞍山居民每年外流到南京的实物消费资金,占整个商品消费外流资金的2/3。南京人“住”在马鞍山
温州到南京西的5056次列车在改道之前是马鞍山人去南京的最佳选择,从马鞍山到南京全程55分钟,票价4.5元。
今年3月中旬,南京到马鞍山的公交车开通后,马鞍山人去南京又多了一个选择。“中华门到马鞍山的城市公交,票价15元,10分钟一班,特别方便,”马鞍山市民朱先敏说,“我一个星期要去南京三四次,坐火车汽车都行。一个小时左右,感觉像在一个城市。 ”
而家住马鞍山的王运宏,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南京人,在南京还有很多生意。
王运宏告诉记者,他是2005年在马鞍山买房的,“那时南京的房价比马鞍山高了将近一倍,加上自己在马鞍山也有生意,就将家安到马鞍山来了,节约下来的钱,除了装潢还买了一辆车。 ”
南京人在马鞍山购房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但真正的高峰出现在2005年和2006年以后。
2006年12月3日,300多位南京人包了8辆大巴车来马鞍山看房。当时一位购房的南京人坦言,对马鞍山的感觉很好,从发展前景来看,马鞍山的潜力和空间都非常大。而当时马鞍山的房价平均价格大约是2200~2300元/平方米,而南京当时的普通住宅均价为5000元/平方米左右。
据统计,在最近3年里,仅南京人在马鞍山买下的房屋就有1000多套,其中大多数是高档住宅。
钢城洗浴中心“苏A”多
艾院生是马鞍山一家大型洗浴中心的负责人,在经历春节期间的极度忙碌后,他刚刚清闲下来。
艾院生的洗浴中心营业面积8000多平方米,最多每天有超过7000人到他的洗浴中心消费,而现在他每天的接待量只有600人。艾院生介绍,在马鞍山,像他家这么大的洗浴中心还有5家,营业面积超过600平方米的有50多家。
“马鞍山的洗浴业发达,和当地的‘水文化’有关,也和大量南京人来马鞍山休闲娱乐的消费习惯分不开。 ”艾院生介绍,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宁马高速的车流量就会增加很多,大量南京人直奔马鞍山洗浴中心,“春节期间顾客最多时,我们家停车场80多个车位上,停的‘苏A’牌照车有20多辆。 ”但艾院生称,“靠近高速出口的那家,40%的顾客都是南京人。”
不仅是洗浴业,马鞍山最近几年还新建了很多商务会议中心,南京很多单位,甚至是政府机关,都选择来马鞍山的会议中心开会。
“首先是价格便宜,在马鞍山开会休闲比在南京便宜将近一半;其次是服务水平高,马鞍山的‘水文化’产业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已经相当成熟;南京又离马鞍山这么近,确实很方便。 ”
以“水文化”为主导的“马鞍山一日游”项目,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地区市民来马鞍山。
左右逢源带来发展新机遇
2001年9月,马鞍山市正式加入“南京都市圈”。作为“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马鞍山和南京相互间的资本、信息、人才、产品、商品等交流日益增加,马鞍山也由此拉开了与长三角全面对接的大幕。
马鞍山经南京进入长三角的路将更加宽广,继宁马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连接苏南的313、314省道和当高大桥(当涂至高淳)相继建成。正在建设中的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及接线高速公路与宁杭、宁高、宁常等道路相连接,而南京至安庆城际铁路马鞍山段预计年内即可开工。
马鞍山得到长三角地区大量智力支持,马鞍山市政府曾聘请南京大学、东南大学7名专家教授担任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马鞍山市政府的8名高级顾问全部是院士,其中有5名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
在经济合作方面,2003年至2008年,马鞍山实际利用内资595亿元,其中265亿来自苏浙沪,而马鞍山企业目前在长三角的投资额也达到了75亿元。
在积极融入“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地区的同时,对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规划,马鞍山市也表现出了高度的参与意识。
马鞍山希望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马鞍山市建议:将“支持奇瑞、江汽等骨干企业”再加上一个马鞍山市的星马;建议将“支持合肥、芜湖等中心城市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总部经济”也加上马鞍山;马鞍山还建议“在加快建设合肥、芜湖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后面,增加“推动马鞍山动漫产业基地联动发展,打造皖江城市带动漫产业走廊”……
有了东“张”西“望”的机会,左右逢源的马鞍山将有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