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样的投机路线看似隐秘,但监管并非没有阻击之策,通过一个退房环节就可以顺藤摸瓜地进行有效监控。
追根溯源,炒房团在楼市实现投机暴利的关键,就在于迎合了开发商预售期快速回笼资金以滚动开发后续项目的愿望。可见,预售制不只是开发商高杠杆运作的“福利”,它已经成为投机者藏污纳垢之所在。经由预售制的帮助,开发商在尚无成熟楼盘之前,便有权利向购房者索要全部房款。权利与义务的不匹配,意味着开发商能够无偿占用他人资金滚动开发项目。长此以往,预售制度让楼市实际上形成了类金融的运营模式。而大批投机者正是假扮了期房购房者的角色,才得以“合法”地为开发商提供了民间信贷资金。而且,这些资金很大比例是来自于银行按揭贷款。其结果就是,银行借款在事实上支撑了房地产市场投机,成为了楼市投机者的获利本金。其间蕴藏的巨大金融风险已从房地产领域扩散到了银行体系中,必须被严格查控。
从另一个角度讲,堵疏结合才是杜绝投机炒房行为的根本。民间游资对楼市如此垂青,也与其投资无门的现实困惑有关。统计现实,我国制造业净利润率在2007年已经降至2%左右,2008年则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甚至为负数。当前,亟待调控部门完善扫平制度障碍,吸引产业资本回流实业。一方面,当消除目前各种人为设置的市场准入限制,全面开放包括金融、能源、公用事业在内的行业准入,而不再是让民营资本看着实业的发展机会而兴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税收杠杆、财政扶持等手段,激发企业对研发工作的热情,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抗风险能力,改变多数民营企业“未大即死”的恶劣境遇。在投资渠道畅通的环境下,民间游资才能够不再依附于楼市等高风险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