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大渔滩湿地的“守护者”

作者:俞乐
内容:

 志愿者开展问卷调查
 

   在含山县陶厂镇境内,有一片保存最为完好的滩涂湿地——大渔滩。这片湿地环境优美,莲藕、菱角、芦苇等野生植物连成一片,无数的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每年六七月份,莲荷青青,芦苇葱葱,美丽的风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采风。

  而多年前,由于种种原因,这片美丽的风景曾面临被破坏的危险。为了保护这片净土,当地的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和村民们走到一起,组成了大渔滩湿地保护志愿者服务队,主动承担起湿地“守护者”的责任。

  干群接力携手保护湿地

  或许因为自小在湿地边长大,湿地保存了太多的美好记忆,最先发起保护运动的是当地的部分村民。

  前些年,由于河床逐渐抬高,大渔滩湿地的存水出现了困难。为了保证湿地存活的水位,村民们利用农闲时间在湿地通往牛屯河的出口处垒起了一座座小坝埂,还请人对湿地进行清淤。通过努力,湿地的存水量逐渐得到改善。如今,许多村民志愿者已赴外地,但聊起家乡时,依然惦记大渔滩,希望还能为这片湿地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随着大渔滩湿地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以陶厂镇团委为代表的志愿者们也加入了保护大渔滩湿地的队伍中来。2006年,陶厂镇对十联圩进行农田综合整治,有人提出在大渔滩造地造田,而外地客商则想在这里搞房地产开发,湿地再次面临危险。

  得知这一情况,志愿者们立即奔走起来,对村民们进行劝说,向他们反复阐述这片湿地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找来各高校关于湿地保护的论文。最终,志愿者们的努力得到了政府和群众的支持,经多方联系,安徽农业大学提出的建设湿地保护区的方案被镇党委采纳。

  大渔滩湿地非但没有毁掉,而且还成为湿地保护区,打造湿地公园成为政府和群众的一致目标,保护区的面积已发展到近万亩。

  尽心尽责默默守护湿地

  如今,大渔滩湿地保护志愿者服务队已成为一个颇具规范性和执行力的志愿者组织。据陶厂镇团委书记过孝健介绍,眼下,队伍的骨干成员有12人,都有明确分工,“发动附近群众、联系学校师生、协调政府部门,大家各司其职,保护湿地的行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以前,农民们往往使用高残留农药,而这些农药除了大量残留在农作物上,还会随着水流向湿地渗透,导致水生植物受污染,甚至危及鱼虾。志愿者们找来高残留农药对人体危害的报道,并打印了相关图片,送到村民家里,并为他们解读。通过努力,使用低残留农药成了村民们的共识。

  大渔滩湿地中心是鸟类天然的栖息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偷猎者的目光瞄上了湿地。对此,志愿者们在通往湿地的路边树起警示牌,劝阻偷猎行动,并以讲座,发传单等方式,向村民们宣传野生动物保护和法律知识。

  志愿者们还深入校园,给孩子们做保护环境的讲座,通过孩子们的口再把这些思想传给大人。此外,志愿者们还说服村里,组织人员守夜和巡逻。通过他们的努力,偷猎之风最终被遏制。

  随着观光游客逐年增多,湿地的垃圾处理成为一个大问题。自2005年开始,志愿者大队每年都会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定期去大渔滩清理垃圾。这一活动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历年来热度不减,仅集体行动就已达3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