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午后,和县香泉镇香泉社区社区服务大厅内阳光和煦,前来办事的老乡们络绎不绝。今年69岁的聂如亮老人正在中国农业银行和县支行(以下称“和县农行”)设在社区的“惠农通”代办点领取自己的新农保养老金。
工作人员把聂老的惠农卡在转账电话上轻轻一划,就标志这项业务办结了,前后不到两分钟,聂老就领到了当月的养老金。聂老家住龙山村小山井离社区办事大厅很近,所以就乘着下午外出散步的时间来把养老金领了。“现在银行把代办点办在了我们家门口,免得像以前取个钱还要来回花十元钱坐车到镇上的银行去,真是把实惠送到了我们老百姓口袋里”,聂老说。
在和县,如今像聂如亮老人这样切切实实享受到惠农服务实惠的农民已经十分普遍。悄然间,和县农行这个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以服务“三农”为本的银行,正在谋划着描绘一幅惠农服务蓝图。
三大平台 新农保+新农合+农商通
2007年,和县被安徽省确定为“新农合”试点县,和县农行获得独家代理新农合项目资格。该行发挥农行电子化业务平台的系统服务优势,开展服务对接,获得了医疗卫生部门的认可。2009年,和县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新农保”试点县,是安徽省12家试点县之一。和县农行成功获得本县新农保项目独家代理资格代理两大惠农民生项目,客户数量快速增长,特别是新农保项目为农行带来了大量个人客户。从2010年起,该行在9个物理网点周边拓展了12户商户成为农行的新农保代理支付点,从此来展开了该行惠农服务的布局。
另外,该行还利用“万村千乡”工程平台和县农行通过乡镇、社区、行政村的农家超市,安装POS机,突出解决农户持卡消费难问题。在服务点的选点类型上,基本以社区、行政村村部为主,部分支付点选择行政村卫生室以及行政村附近中心村的农资店、小型超市等。很多农民朋友在家门口轻松成为“刷卡一族”,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农村消费市场活力,也避免了农民朋友携带大额现金的安全隐患。
三个载体 惠农卡+电子机具+服务点
结合县情和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和县农行探索出了“惠农卡+电子机具+服务点”的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复制网点周边的支付点服务模式,在偏远农村延伸设立服务点,将农行的快捷服务送进乡村,解决了偏远农村农民就近取款等金融服务难题。
据了解,惠农卡是服务广大农民朋友的专有产品,除具有普通借记卡产品外,还具备农户贷款发放载体、财政补贴直拨通道、社保参保凭证等特色功能。
目前,通过“惠农卡+电子机具+服务点”这一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组合,该县辖内无农行网点的善厚、石杨、香泉镇已实行农行服务全覆盖,电子机具和服务点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农户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现代化的金融服务,实现了农行金融服务“村村通”。
三种模式 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专业组织+农户
近年来,和县农行一方面潜心做大惠农金融这块蛋糕,另一方面又不失时机地做好信贷支农工作。
2012年4月份,和县农行三农事业分部挂牌成立,并成立三农服务中心,抽调专人,专门负责涉农贷款的营销、调查和管理,为更好服务“三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原有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户生产经营贷款的基础上,该行陆续推出和发放“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专业组织+农户”贷款,解决了农村专业养殖户的资金短缺问题。通过发放涉农船舶贷款,解决了农户靠江却不能大力发展船舶运输业的问题。在捆绑效应下,为“想干事、能干事、能成事”的农户提供了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