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破三立”打造基层队伍“生力军”

作者:俞乐
内容:

   今年以来,含山县铜闸镇始终把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作为基层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探索新方法,通过“三破三立”,逐步破解村民小组长水平不高、职责不清、待遇不明等瓶颈问题,不仅激发了全镇村民小组长的干事创业热情,也使他们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

    该镇打破消极选拔的局面,树立敢于争先的意识。铜闸镇共有7个村,平均每个村人口在5000人,但每村干部人数只有3-5人,管理上存在难度,加上近年来中青年农民的大量外流,村民小组长队伍呈现出了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不利局面。针对这种情况,该镇及时制定了《关于建立农村社会管理员队伍的实施意见》,从队伍选拔、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打造思想先进、素质优秀的村民小组长队伍。在队伍选拔上,让群众选出自己中意的“小组长”;在人才培养上,把选拔对象重点放在农村致富能手、复退军人、返乡务工青年身上;在能力建设上,纳入镇村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重点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计划生育政策宣传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办事能力,使其真正成为稳一方人心、保一方平安、带一方发展的基层骨干。

    打破权责不明的局面,树立干字当头的意识。以前由于职责和权限不明确,村民小组长在工作中经常会有“吃力不讨好”的现象。为此,该镇明确划分村民小组长的职责和权限,要求村民小组长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具体履行社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排查员等“十大员”职责。同时实行权力下移,规定村民申请宅基地、办理户口迁移、处理集体资产等都需征求村民小组长的意见或签字同意,这样有效调动了村民小组长的积极性。截至目前,该镇村民小组长带领群众修建、硬化乡村公路20公里,维修涵坝6座,修建利民小桥15座,调解民事纠纷30余起,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打破低薪低酬的局面,树立争创绩效的意识。以前村民小组长基本上是个“临时工”,待遇低、报酬少是造成村民小组长队伍青黄不接、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铜闸镇将“误工补贴”和“以钱养事”相结合,树立村民小组长增比进位、争创绩效的意识,多举措提高村民小组长工资待遇。该镇将村民小组长的误工补贴标准提高至每年每人600元,按年发放;建立绩效考核奖励制度,年底由镇、村党组织根据年度定量考核,并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在此基础上对表现突出、业绩较好、群众满意的村民小组长还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对符合村干部任职条件的按规定选拔进村“两委”班子。经济、政治上的双层奖励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小组长的热情,激活了村民小组长队伍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