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地流拍 企业力不从心
来自易居中国的统计数据显示,工业、商业、办公用地成交溢价幅度明显低于住宅用地,更少见所谓“地王”。在大连、东莞等一些经济外向度较高的城市,还出现了工业用地流拍的现象。
在漫漫危机之中,中国政府不断制定各种措施以期扩大内需。发自今年5月份的“关于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的通知”就是其一。此项政策对于全国工业用地的出让最低价标准进行调整。各地确定优先发展的产业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的时候可按七折执行。这实质上是下调了工业用地的出让价格。业内人士将此政策核心解读为:促进内需,保增长,扩内需,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所以对于一些鼓励发展和优先发展的企业给予了优惠。
“再去拿地扩大再生产,我倒是想。”一位金属制品企业的负责人电话告诉记者。此时,这位来自江苏无锡的企业主正在和工人一起维护自己的生产线。由于海外市场依然疲软不堪,这家中型企业在被逼无奈之下将目标市场转向国内。
工业地产的价格确实在降。不过,企业依然力不从心。由于内销情况也不尽如人意,这家企业资金回笼的速度被拖累。尽管现在已经有所好转,但当时的捉襟见肘依然让他心有余悸。“两个月前,我还想去上海那块地盖工厂。虽然那边的价格确实有所下降。但是我看不清未来宏观经济的走向,也说不准外国人什么时候才能缓过来。手头上的钱还要以防万一。”在这样的困扰之下,他放弃了那次工业地产的交易。
来自世邦魏理仕的报告显示,上海工业用地价格环比出现大幅回落,下滑7.5%至每平方米1153元,同时,物流设施租金也出现环比1.5%的回落。
国巨资本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孙飞认为:“工业地产与工业经济紧密联系。刚刚发布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要高于预期。但是此时只是经济企稳回升的开始。企业开工率以及增加值等数据并无太大增长。工业用地的冷淡显示出工业企业的生产欲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