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马鞍山“1255”城市发展战略

作者:efangadmin
内容:

马鞍山市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树立"全域马鞍山"的理念,实施"1255"城市发展战略,着力走与众不同、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型城市发展道路。

"1255"发展战略,即由1个主城区、2个副城区、5个中心镇和5个产业功能区共同构成的城市空间布局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快速通道把主副城区、中心镇和产业功能区连接起来,使城市居民在20分钟内能够享受到农村田园风光,使农村居民在20分钟内能够享受到城镇公共服务,力争在五年内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副城区为"两翼"、中心镇为呼应、产业功能区为支撑的具有马鞍山特色、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大城市框架。

一是按照"提升品位、完善功能"的要求,做大做优1个主城区。继续做大主城区体量,由中心城区向东部的秀山地区和西部的滨江地区拓展,形成设施更加完备、功能更加完善的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城区。加快区街特色经济发展,增强城区综合经济实力。加大对中心城区的道路、景观和亮化、绿化改造力度,进一步提升品位、彰显魅力。

二是按照"科学规划、基础先行"的原则,建设好2个副城区。大力改造提升当涂县城区域功能,扩大规模体量、提高建设档次、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能力,建设姑孰副城区。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坚持核心起步区优先、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聚集人气项目优先、公共配套服务优先的"四个优先"原则,打造一个由丹阳、博望、新市3个镇围合起来的新的丹博副城区,力争3-5年出成效。

三是按照"产业特色、扩权强镇"的思路,建设5个中心镇。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为核心目标,以规划为龙头、产业为支撑,加快建设雨山区向山镇和当涂县石桥镇、黄池镇、太白镇、年陡乡等5个中心乡镇,大力提高中心镇综合实力,形成功能定位明确、规划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经济实力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发展的城市组团,努力把中心镇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区、人口集中区、和谐社会示范区。

四是按照"合理布局、错位发展"的要求,打造5个产业功能区。根据各区域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按照优化区域布局、明确功能定位的原则,着力打造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慈湖港口物流加工区、江心洲生态旅游区、濮塘休闲度假区等5个错位发展的产业功能区,使之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成为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