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乡村行”之一:油香村富美如画

作者:鲁芳芳
内容:

  编者按:建设美好乡村,贵在因地制宜,方能独具魅力。和县在乡村建设中,做到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特色显现,使得一个个美丽的乡村犹如一颗颗明珠熠熠生辉。即日起,我们开辟“美好乡村行”一栏,不定期地邀您一道行走美丽乡村,感受乡村的多情妩媚,抚摸她跳动的发展脉搏。今日,走进西埠盛家口——
  暮春季节,徜徉在和县西大门盛家口,麻油、樟树飘香,映入眼帘的是,街道两边,整齐划一的民居与蓝天相映成趣。飞檐翘角、马头墙、粉墙黛瓦,典型的徽派民居建筑,感叹这街又香又美。
  据陪同的西埠镇农办主任张庆虎介绍,为让和县西大门更靓更洁更美,他们花1500多万元对1100米长的街道两面进行立面改造434间,安装路灯60盏,新建休闲广场和21个垃圾屋,添置200多个垃圾桶,垃圾袋装化,实行文明创建长效机制,每天有保洁员清运垃圾,让广大群众在明净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徒有外表,只在路两边刷白墙面,屋面改建马头墙。”张庆虎态度认真,他说,为把和县的西大门盛家口打扮得更靓丽,他们在内容上下工夫,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盛家口地处城乡接合部,是和县东菜西移的必经地,为承接蔬菜产业西移,该镇在原有枣林和范桥两个蔬菜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引进绿宝蔬菜科技示范园和鸡笼山蔬菜标准园两家企业。据鸡笼山蔬菜标准园老板周旺成介绍,去年5月,他投资近4000万元建造标准园,标准园占地1360亩,种植蔬菜瓜果,品种有樱桃番茄、水果黄瓜、吊蔓西瓜、豆类、辣椒、茄果等二十多个,立体式栽培,有700多个大棚。每天园里上班人数80多人,每人每天得报酬70元,周老板笑道,自己一年蔬菜销售收入可达1000多万元。
  李吕才,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汉子,54岁,刚从标准园大棚里采摘蔬菜归来,手上沾着潮湿的泥土还没来得及洗下,就被周老板喊来。他显得拘谨,说话有点紧张,他家住附近孤山村,一家3口人,有4.5亩田,去年田地被征后,他们夫妻俩都来园里上班,一年光工资收入就有4万元,女儿在外打工。他说,村里不少人跟他一样在园里上班,有的就近去盛家口玻璃瓶厂或麻油厂上班。据介绍,该镇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363元,如今盛家口有各类麻油、玻璃瓶厂48家,为做大做强麻油产业,该镇将盛家口打造成以华安食品、晶晶玻璃、瑞丰油脂为龙头的安徽省特色产业集群,突出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以独特的竞争优势占据市场制高点。
  为建造美好乡村,近年来,该镇引来在水一方、润泽园林、林海花卉苗木基地3个重点旅游建设项目近4亿元,其中在水一方项目总投资8200万元,打造集旅游度假、休闲、农家乐于一体的休闲会所,已建成一条6500平方米的商业街,现正在建设精英会所等二期工程。
  张庆虎指着标准园南面不远的一湖碧水,“这就是在水一方。”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远远望去,一带廊桥东西绵延300多米,横卧烟波浩渺之上,隐隐约约可见数只白鹭翩然飞舞,或翔或嬉,或栖或立,120多亩的熊官塘边,暮霭沉沉,意杨、红叶石楠、香樟、广玉兰等观赏树木花卉为这里增彩添香。
  盛家口有水,也有山,它北依“江北小九华”——鸡笼山,这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该镇拟打通一条山阳登顶通道,一个集“生态游、体验游、健身游”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将“显山露水”。该镇还以S105线为景观带,规划建设美好乡村示范带,从盛家口向东14公里长的路段两面,栽种香樟、广玉兰等观赏苗木花卉,一条绿色长廊正在打造。正是由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得盛家口这颗散落乡间的明珠将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