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何惧未来已来 18岁的郑碧峰独自照顾盲母11年

作者:孙军
内容:

    一间十余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内,三个上下铺,18岁的郑碧峰和母亲各睡在一个下铺,其他的空铺上整齐堆放着书籍及两个箱子,房子中间放着一个好心人送来的电饭煲,这是娘俩最值钱的家当。

  早上5点40分,晨起的闹钟刚响,小郑便迅速起床,为母亲买好早餐,打好白天用的热水,拿起书包安心地去教室早读。中饭与晚饭,他便从食堂买好饭端回宿舍,陪着母亲吃。晚自习结束近23点,给母亲泡完脚扶上床洗完衣服后,他又开始专心复习功课。

  除了学习,照顾眼睛失明的母亲便是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高一宏志班郑碧峰的生活重心。

  小郑3岁时,母亲患病双目失明。7岁那年父亲离家出走,从此,他稚嫩的肩膀便开始挑起生活的重担。

  在那几间破败不堪的老房子里,母子俩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依靠着邻居间或的救济和捡垃圾讨生活。由于母亲双眼看不见,年幼的郑碧峰开始学着做饭,挑水浇菜,那时个头小,只能用小塑料桶一遍遍多跑几次浇水。

  有一次,村里发了100斤救济米,小郑又高兴又着急,因为不知道怎么拉回。当时年仅10岁,与自行车差不多高的他,在村工作人员帮助下,将大米放在自行车后座,一手扶着大米一手扶着车把,慢慢往家挪,由于瘦小无力,路上不小心摔倒。来不及查看伤口的小郑,赶忙检查米袋。随后,他将米袋翻滚着藏在路边水沟里,再赶紧回家叫母亲。后来,小郑在前面扶着车把,母亲在后面扶着米袋保持平衡,花了近40分钟,才走完了这两里多的路。

  年幼的郑碧峰懂事、刻苦、上进。虽然要花很多时间照顾母亲,但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去年中考凭借着703分的高分他考上省示范高中。了解到他的情况,学校专门安排了间宿舍给娘俩住,从此小郑开始了带着妈妈上学的生活。在这不大的房间里,一摞红红的获奖证书显得格外醒目,翻开一看,不仅有奖学金证书、三好学生证书,还有演讲等各式比赛的荣誉证书。

  马鞍山市二十二中政教处老师王亮告诉记者,小郑读书特别用心,成绩始终保持在年级前十名,而且爱好兴趣十分广泛,自学书法与钢琴,有着超出年龄的成熟与礼貌,从初中到高中,都是班长,在同学中非常有号召力。

  谈到努力学习,小郑说自己有一种紧迫感,“只有不停地学习更多知识,才能充实自己,以后才更有优势找到好工作。”

  从当初捡垃圾、乞讨生活,到如今每月领取700元低保,面对常人无法想象的生活,郑碧峰没有退缩,也从未抱怨,只是在默默努力与收获。他说,既然生活已经这样,去抱怨又能怎样,还不如乐观生活,现在乐观已成为了一种习惯。

  “儿子就是我的眼,我的拐杖。”虽然身患重病,每天只能待在学生宿舍听广播打发时间,但在儿子乐观坚强精神的感染下,身患重病的母亲对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