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朝伦
“区域优势”受青睐
摊开这些拟出让地块的分布图会发现,这一轮集中出让土地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地域主要集中在三环路内;二是单个地块面积都不大。
从出让公告看,在即将出让的11宗地块中,7宗为二类住宅用地,3宗为商业金融业(办公)用地,1宗为工业品销售维修用地。住宅用地主要分布在金沙片区、五块石片区、多宝寺片区、东大街片区等三环路以内。这些区域交通、餐饮娱乐、文化教育、医疗配套等都比较成熟,已成为市民首选的居家区域,即使在去年市场行情走低的情况下,这些片区的房价下调幅度都不大。
地块所处区域条件好、潜力大,是吸引开发商纷纷争抢的原因。此外,这11宗地共530亩,平均不足50亩,处在主城区,又是“袖珍地块”,对开发商具有很大的诱惑力:既不需要很大的资金实力,又不担心市区开发的市场压力。
记者在成都市土地拍卖中心印制的《2009成都土地手册》中看到,今年计划出让的30余宗地块中,9成以上位于三环路以内,且不乏大量一、二环路之间旧城改造置换出来的优质地块。业内人士认为,好区域、小地块的土地出让形式,有利于恢复楼市信心,刺激开发商的参与热情。
“理性拿地”成共识
开发商最关心的是土地价格。
这11宗地中,有两块地的位置和价格特别扯人眼球:一是领事馆路地块,处于成都人民南路商务中轴线旁,共66亩,起始价1350万元/亩;二是东大街地块,处于成都金融街,共25亩,起始价1600万元/亩。人民南路是成都的“脸面”,是商家必争之地。2006年11月29日,凯德置地以1780万元/亩的价格,拿下四川省博物馆地块,现在正建来福士广场;2007年12月20日,华宇集团以1530万元/亩的价格拍得体育馆旁省财校地块。因为金融街的概念,东大街的土地出让也受到开发商的追捧。
记者采访发现,开发商普遍认为这两块“金地”的拍卖结果肯定高于起始价,但不可能高得太离谱,理由是,经历了去年的调整,目前的市场行情虽然向好,但价格和人气仍未恢复到2007年的高峰水平,而开发商的库存仍在消化中,不可能拿出大量的资金投入买地。库存包括两方面:一是去年楼市不好存储至今仍在销售的大量现房或准现房;二是前两年购置但未来得及开发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