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人民网安徽万里行》报道组来到含山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卞建秋就含山跨江发展、科学发展等问题接受了采访组的专访。
人民网记者:今天我们来到了含山含水、臻善臻美的含山县,距离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已近两年时间了,这两年来含山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卞建秋:区划调整两年来,含山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了。从2012年发展数据来看,各项主要的经济指标都以两位数的增速在发展:国民生产总值2012年达到93.5亿,增幅达1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亿,增幅32%;固定资产的投入首次超过百亿大关,达到102亿,增幅37%;农民的纯收入0.96万,增幅16%;吸引内资122亿,增幅53.9%;吸引外资6814万美元,增幅24.7%。通过一系列的数字反映,含山经济增长明显加快。
二是含山工业化理念进一步增强。区划调整以来,通过马鞍山雄厚的工业实力、工业基础和工业理念来带动含山工业化的发展,如今工业化的理念深入人心,工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一些好的传统产业都得到不断的培育、提升和优化。
三是城镇化进程在加快。含山目前的城市化率是48%,相对于马鞍山市甚至全国来说,我们的城市化进程都需要大大加快,这两年,含山城镇化步伐、乡镇的中心镇建设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镇容镇貌、经济实力都得到了明显加强,整个县城的中心区面积,人口的聚集,生活设施的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都以日新月异的变化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四是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含山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优化政务环境,在土地管理方面,规划管理方面,行政审批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变,特别是围绕着大发展、大跨越,县委、县政府从2011年就开始谋划几大园区,谋划几大指挥部,构架了“多点开花、多路并进”的发展格局,每个指挥部一套班子,一个机制,一个融资的平台,目前呈现出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发展局面。
五是在人的思想观念中,时空概念得到了拓展。时间感上,工作的节奏、工作的效率在加快,项目提速、工作提效;空间感在扩大,我们考虑问题,谋划项目,站在马鞍山全域的角度看,站在合肥、南京甚至长三角这个广阔的空间来谋划。一江两岸的协调发展,两岸人员交流、人员往来,项目发展要素的流动都得到大大的加快和加速。很多的资源项目在向含山聚集,为含山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积累了很大的能量。含山目前处于蓄势待发、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突破时期。
人民网记者:我们知道含山的区位优势非常突出,除了区位优势,还具备哪些优势?
卞建秋:含山是一个好地方,它有很多独特的优势,除了区位优势,含山的优势还有:
含山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是一个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县城,凌家滩遗址的发现表明了中国最早的城市坐落在含山的凌家滩,它是整个中华文明的起源,把中国的城市文明向前推进了1000年,它的影响是世界性的,所以国家文物局对凌家滩文化的保护发掘高度重视,我们也正在申报国家大遗址公园,凌家滩文化的发掘保护必将带来世界性的影响。还有褒禅山,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家喻户晓;还有古昭关,伍子胥过昭关,“一人过关,几国兴亡”,这些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传说深入人心;我们还有千年的古镇运漕镇等,这些极其难得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今后很重要的竞争力。
含山的生态资源非常良好。我们有庞大的绿色银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资源,含山整个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5%,城区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3%以上,进入含山会有一种别样的感觉,空气清新,青山绿水,满目春色,给人感觉非常宜人。含山坐落在周边的城市群中间,所以我们打生态牌,搞生态建设,把这一片绿色保护好,利用好,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到含山来,享受绿色,享受环境,享受空气,能够给大家一个心灵上的陶冶,绿色的资源、生态的资源是我们要争取的核心资源。
还有就是产业基础。含山的工业有一定的基础,含山的铸造产业在省内外享有很大的声誉,我们还有粮油棉的加工、建材产业,特别是陶瓷产业在安徽省无论是生产能力、产品质量都是第一位的,在国内也很有影响。另外我们也在发展新型的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包括环保产业,我们按照“工业强县”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工业意识,进一步加快工业化的进程,能够使我们产业的发展更大、更优、更强。
还有个优势就是含山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好,大家干事创业的劲头很足,可以这样概括:生态环境良好,自然环境非常好,政治生态环境也非常好。
人民网记者:具体怎么打好生态牌?卞建秋:含山的核心资源应该是生态,是绿色。如何打好绿色牌,打好生态牌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在工作谋划中,首先立足于保护,对一些事情,对一些项目,我们还没有看准,还没有想得通的时候,宁可先放一放,先把资源保护下来,等到看准了,要高品质地进行开发建设。
在整个的生态战略中,我们有几个方面,一是从产业方面,提出建设绿色产业,褒禅山园区就定位是绿色建材产业,对环保的要求,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的。在具体的产业方面,一个是风能发电,一个是生物质发电,这也是绿色企业,绿色产业,是自然的洁净能源,在产业上、园区项目上,优先把好环境关,不符合含山环境条件的,坚决不会放进来;在所有的项目中,我们首先考虑的是适应环境、保护环境、提升环境,而不是破坏环境、损害环境。第二就是立足于我们现有的资源进行整体的考虑开发,含山在105省道以北,将近有5万亩的地域,我们主要做生态含氧区,不搞企业,全部以绿色的、苗木的、园艺的为主,引进些有实力、有规模、有品质的苗木花卉企业,搞生态农庄、生态村庄、生态家园建设,一些项目已经落地了,两三年以后,含山的生态含氧区将会成为安徽省的亮点。为官一任,要绿一方山水,要把绿色的资源保护好,利用好,让更多的群众都能够享受。
人民网记者:最后我们想听听您对含山未来有什么样的期待?
卞建秋:含山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积累,已经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我们正在建设一个经济发展、活力强盛的含山;打造一个充满绿色的含山,让含山的天更蓝,水更绿,景更美,空气更好,用优良的环境彰显我们的特色和品牌,让每个到含山的人都感受到环境之美、生态之美,对含山能够念念不忘,还想再来;我们还要打造一个文化的含山,把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发掘好、利用好;还有就是打造一个幸福的含山,我们所有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们美好的生活,增强群众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这是最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