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上午9时许,站在南山矿业公司凹山采场的护栏外俯视采场,只见貌似巨锅的底部,一汪浑水映着骄阳,十多台电铲、反铲、牙轮钻横陈,有的在作业,有的在休息。在这些设备的东面高两三个作业台阶的空地上,近20辆黄色运输汽车在酷暑中小憩。时而穿过的大型土石方运输车,在类似盘山公路的台阶上缓缓行走,卷起阵阵尘烟,成为这个硕大“火炉”的点缀。
已有50多岁的凹山采场,虽然曾是马钢粮仓,创造过年产铁矿石600多万吨的辉煌,但如今已进入开采暮年,临近闭坑。目前,南山矿业公司正对其进行环境治理,剥离土石方,将之改建为尾矿堆积坑,同时挖掘矿石潜能,多回收残存矿,充分发挥老采场余热。
沿着采场层次分明的台阶往下走,在凹山车间副主任江登学的带领下,我们乘车盘旋而下,目标是电铲等设备集中的工作面。江登学说:“越往下,温度越高。别看现在是上午9点多,可采场地表温度有60多摄氏度,就是阴凉处也不低于50摄氏度,站在地上,连鞋底都是热乎乎的。各种机械、车辆被太阳晒得滚烫,手摸上去能烫出泡来。”记者发现,越接近采场底部,空间就越狭小,车辆、设备的工作点少而集中。
“因为空间小了,原先多台阶单点作业几乎全被单台阶的多点作业所代替,工作效率、安全生产都受到很大影响,加上温度这么高,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公司根据露天采场特点,做细做实防暑降温工作:调整作息时间,避开高温,150多人分三班作业;各种防暑降温用品、药品一应俱全;在采场台阶搭建遮阳设施。同时,加强用电设备、车辆电器检查,防止生产事故发生。”江登学指着电铲、车辆等解释道。
在负150米以下的采场底部作业面上,维修工段电修班班长卢江南正在忙着,满脸汗水,湿透的工作服,已经诉说了工作环境的炎热和恶劣。问及他们的工作情况,卢江南说:“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我们班分白班夜班,24小时待命,随时抢修。夏季在采场工作,最难熬的是高温,好在公司和车间的防暑降温工作做得周到,矿泉水、冷饮、药品等都保证供应。再加上我们在抢修时实行多人轮换制,高温的困难我们会克服的。”
据了解,凹山采场地质环境治理项目2011年5月启动,到今年6月底已完成土石方剥离961万吨,其中回收矿石470万吨,有效回收利用了残存矿,为公司完成矿石生产任务作出了不少贡献。江登学告诉我们:“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前期安全隐患排除、治理边坡等工作,按设计工期今年9月底结束。到那时,凹山采场将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