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文物局对“华阳洞石刻”开展抢救性保护

作者:陶兴玲
内容:

  连日来,含山县文物局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华阳洞石刻”开展抢救性保护。力争恢复原貌,使其具备历史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为学术研究、社会教育、艺术观赏等领域提供最真实的实物资料。
  记者了解到,华阳洞因北宋改革家王安石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而名垂青史,自此,华阳洞内遗留下很多自宋代以来历代的文人雅士题诗石刻,现仍存有“华阳”、“万象皆空”等宋、明朝代石刻六处,面积约5平方米。由于千百年来自然暴露于岩壁之上,风吹日晒,已经多处呈现风化、裂隙及生物侵蚀状况,文物现状令人堪忧,急需进行有效保护。
  目前,含山县文物局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华阳洞石刻”进行抢救性保护。通过采用六偏磷酸钠溶液和蒸馏水进行数遍清洗消毒,清除石质文物上的微生物,然后采用吸水纸裹覆,再对石刻本体的文字进行填色。同时采用最先进的有机硅防水剂进行喷涂封固,从而在石刻的表面形成有效的保护层,防治石刻文物的继续风化,以及水汽、微生物的侵蚀。最后用高分子亚克力板进行外部封挡,防止游人直接触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