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李恒梅,一名农村妇女,秀外慧中,在丈夫罹遭车祸后,她不离不弃、一路相随,用挚爱织就的纤绳,将一叶行将倾覆、风雨飘摇中的家庭之舟,拼尽全力、拉向岸头。十八年,她不变的守候、如一的情怀,使境况艰辛的四口之家充满着少有的温馨,渐渐地,黑沉的夜空开始显现荧荧的微光……2013年7月,凭着她的感人事迹,荣登马鞍山市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榜”。
假定月老的红绳没有系牢,他们今生也只是长干同住、乡邻互称;假使惊魂的一幕能够躲过,他们现在应是情笃和好、琴瑟和鸣;倘若心如快剪、毅然抽身,之后的酸楚苦辛、长夜漫漫,就可远远避开、逃离苦海……上述的假设如果成立,李恒梅将有一个截然不同的人生。但她在面对人生的选项时,善良的她并没有选择轻松的那一个,而是义无反顾地用自己的大爱,挽灭顶于将临,独木苦撑,将一户濒危人家打理得勃发生机、渐有起色。
云端的新婚生活
李恒梅,1972年出生,白桥镇西梁山社区三户高村人,地道的农村妇女。1992年,俏丽的她嫁给了同村的高仁强,别人看来都认为这是一桩天造地设、鸾俦凤侣的美满佳缘。高仁强在镇供电站上班,李恒梅开店卖货,两人相距不远、朝夕晤面,感情与日俱增、如胶似漆。供电部门的待遇较高,高仁强又无不良嗜好,加上李恒梅勤作苦做、持家有方,很快地,原本瘠薄的家庭经济基础冉冉向好。婚后第二年,他们又逢弄璋之喜,育下一子,可谓是喜气盈门、节节向好。孩子降临后,夫妻两人更如垦泥不止的春燕一般,为他们的爱巢衔枝添叶、乾乾终日。那时,在乡亲们的眼中,他们简直就是一对“不羡鸳鸯不羡仙”的云端伉俪、人间绝配,成为同村适婚青年心慕的标范楷模。
深谷的艰难岁月
1995年的一天,高仁强在上班途中,突遇车祸,造成高位截瘫,宣告了往后的人生只能被定格在床上榻间、咫尺之地,从此他苦痛缠绵、目光黯淡,夫妻俩营建的美好生活就此戛然而止,命运倏忽滑落到没有星光的漫漫长夜。车祸发生时,李恒梅才23岁,正值人生的韶华妙龄,两人的孩子尚幼,家门横祸,她何去何从?众乡邻口说纷纭、莫衷一是,亲友们也各执己见、相持不下。这时的李恒梅,面对各种猜测,反倒显得异常冷静,鸦默雀静、极少开言,但都听得到她掷地有声的一句话:“如果我走了,岂不是让这一家老小等死!”
说这话的时候,她的语调并不高,但却用让众人惊诧的坚守做了完美的诠释。丈夫遭此变故,痛不欲生,经常狂躁发怒,犹如一头掉入陷阱的困狮,任凭李恒梅如何宽慰,也难以平息。李恒梅深知病人的心理不同于常人,需一种绳锯木断的精神方能使其软化,于是她照顾高仁强越加地细致入微。
就在这无休无止地端汤煎药、嘘寒问暖中,时光流过了十八载。十八年中,她精心服侍残疾的丈夫、抚育年幼的孩子、孝敬年迈的婆婆,使得境况艰辛的四口之家充满着浓浓的温馨。丈夫血液循环不畅,靠大量喝水促进体内毒素外排,十几分钟就要换一次带有尿液的毛巾。为让丈夫少生褥疮,她每隔两小时就要帮丈夫翻一次身,清洗一次。忧劳艰辛让李恒梅患上神经衰弱症、心脏病、骨质增生,但她却舍不得花钱为自己治病。
重拾的杨柳春色
常年的艰辛,让李恒梅疾病缠身,即便如此,她仍用柔弱的双肩,为这个不幸的家庭撑起了一片晴空。为了维持家庭开支,她除了要搞好3亩地外,还学着养鸡种菜,设法缓解家中的窘困,终日忙忙碌碌、手不辍作。在李恒梅的精心照料下,丈夫的生命重新焕发了鲜活,屋里时常传出他久违的笑声,这一切,年迈的婆婆尽收眼底、用心体察,原本衰弱的身体也仿佛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家庭渐显的生机,使得她逢人就夸:“有这个好儿媳,生活再苦,我也是上等享福人啊!”
2011年,在李恒梅的激励下,他们的儿子也向命运发起了奋勇的冲锋,于当年顺利地考取了一所一本大学。
“所做平凡事,皆成巨丽珍”。李恒梅的感人事迹一经披露,立即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08年,她的家庭被评为安徽省“五好家庭”。2011年,她光荣地当选为市第二届“道德模范”。2013年7月,荣登马鞍山市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