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凉一族带火高温经济

作者:陶兴玲
内容:

  尽管过了立秋,但连日来三十八九度的高温,不仅让人蔫头耷脑的,连街上的商铺也陆续停业避暑;而在一些大型超市、商场、餐饮等场所,因其舒适的环境与室外的炙热形成强烈对比,在“被”蹭凉族们蹭凉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夏日经济的增长。
    购物清凉,图一个怡然自得。
    “孩子们在游乐园玩,派个爸爸看着,我们可以看看打折的夏装啊、反季的鞋,顺便在负一楼买点菜,晚上不热了回家瞎烧吃吃,一天混混就过去了,还省个空调费。”家住桃花坞二小区的陈琦和住在富城花园的闺蜜小江,约好了周六带孩子去安德利。
    闷热的天里,连脚步都是急匆匆的,而在有着清凉的消费环境中,不急不躁地挑选着可心的商品,本身就是假日休闲的最好方法,更别提购物、蹭凉两不误的双赢局面。
    书屋享凉,为一些快乐健康。
    “这是我拼的!今天是我在新华书店看书满两个星期,妈妈奖励我,给我买的航天飞机模型!”五年级的姚梵向同学炫耀着自己手中新出炉的航天飞机。
    “天热,孩子在家不是上网就是看电视,眼睛都看坏了。一放假,就和他约定好了,他天天自己去看书,满两个星期奖励一个模型或者一本书。”姚梵的妈妈用物质奖励激励孩子夏日读书,让孩子在知识的增长中忘记炎热。
    聚会买凉,要一份安逸自在。
    “半年没见同学,天热在家聚哪有在外自在;轮流请客,不过我们不去包厢,哪有最低消费,在大厅随便点点喝的,吹吹牛、聚一聚,饿了再点点煲仔饭、汉堡之类的,花钱不多还蛮有意思的,毕竟我们还是学生。”就读于南财的大二学生宇晴晴和同学聚会,已辗转消费了上岛、摩卡、有意思等休闲场所。
    因着持续的酷暑,更多的学生或朋友相聚,由家庭向外转战,餐饮业因此在夏日着实“火”了一把。  通讯员 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