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上治污 让新农村更美

作者:陶兴玲
内容:

  8月24日,含山县大平集团注入100万元建设基金,与运漕镇政府签约,启动了黄墩、新港、新丰3个村,共69个自然村的生态文明美好乡村工作。
  大平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是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该企业主要生产稻米油、玉米油、菜籽油、茶籽油等系列油脂。大平集团自1995年创业至今,始终不忘从生产源头稳定原料保障,先后运用多种形式建立产业化生产基地。今年年初,含山南端的杨柳圩成了他们的重点。
  杨柳圩拥有耕地5.8万亩,辖8个村1个社区,是运漕镇的主体,也是含山县的第一大圩。杨柳圩四周环水,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圩内无重度污染企业,是被大平集团看好的先决条件。今年5月,他们启动了对该镇新丰、新港、黄墩3个村共2万亩土地流转工作。
  6月12日,大平集团董事长魏国平和党支部书记李航两人,利用端午节的闲暇,到准备流转土地的3个村现场察看。中午时分,他们与一名姓方的养殖户聊天时,发现田间、沟塘有许多塑料袋、农药瓶,深有感触。此后几天,魏总常想:要让农村更美、农田更绿,就必须从源头上治理农村垃圾。于是,一个新的想法萌生了——企业拿出100万元建立基金,与镇、村、农户合作,治理农村垃圾。
  据运漕镇副镇长刘亚丽介绍:他们经过多轮商讨,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化人居环境,推动绿色农业产业发展,构建美好乡村的宏观战略出发,先对3个土地流转试点村试行垃圾治理,随后辐射杨柳圩整体8个村。他们采取户分类,村组收集,镇政府集中转运处理的办法,按照“有环卫保洁队伍,有村民自我管理机制,有专项经费保障和村庄内无散落垃圾,沟塘农田无漂浮垃圾,农村道路无暴露垃圾的“三有三无”目标,采取生物堆肥的办法,集中处理泥土灰尘、植物枝叶及厨余垃圾;指定地点填埋建筑垃圾;对金属、塑料、玻璃等可回收垃圾,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对农药瓶、塑料袋、尼龙织物、废电池、废旧衣物等不可回收也不能堆肥的垃圾,集中清运、集中处理,切实做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确保农田、沟塘、村庄、道路的生态环境无污染。
  大平集团与运漕镇的3个村共建生态文明的消息,被新丰、新港、黄墩的村民热议热传。他们对大平出钱整治农村垃圾的做法赞不绝口。黄墩村书记张胜斌说:企业建立专项基金,参与农村生态家园的环境建设,从源头上治污,从根本上治污,改变农村生态环境,对村民的养生保健,对打造有机农产品生产种植基地,对保证农村水源、土质,对农作物无生物农药、无公害等都大有益处。他说:这是一次实实在在的“护农行动”;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这是一条实实在在的“兴企之路”。镇企村户四轮驱动,三方受益,功德无量。
  目前,运漕镇的3个村正在以自然村为单位建设垃圾池,选配保洁员,添置环卫设施,策划将垃圾处理的内容融入“村规民约”,借以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完善环卫保洁的长效管理,确保农村生产生活的垃圾处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