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首支农用“航空队”亮相当涂 飞机种田梦想成真

作者:彭淑芳
内容:

  3架无人飞机,每架起飞一次就可完成30亩土地的植保作业,一天作业面积达400亩左右,“作战”能力相当于60个劳动力。9月1日,记者在位于当涂县的马鞍山神农种业有限公司水稻良种繁育示范基地,见到了该公司农用“航空队”新引进的三架无人直升机,与当地农民一同领略了“飞机种田”这一“现代农业”的风采。

  上午8点,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随着一阵“嗡嗡”的响声,三架无人直升机迅速升至距地面2至3米高的空中,打开壶嘴均匀喷药,从起飞到防治结束,8亩多水稻良种繁育示范田全过程喷药仅用了1分30秒。

  据神农公司负责人郝家春介绍,目前,水稻正值生长关键期,当天这架无人直升机作业为的是防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他说,在丘陵地带应用飞机进行植保作业,需要克服田块分散、障碍多、地形复杂等诸多难题,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掌握了这项技术。这次进行植保作业的无人机,由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和陕西西安自动化控制研究所合作开发,采用全电脑编程控制技术,自动规划航线,自主按航线飞行并可自主接力(即断药补药后,从断药点开始续喷),作业高度低,加之旋翼向下的巨大旋力推动农药雾流对作物从上到下穿透,飘移少,具有高效、安全、全能、便利、环保等优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目前,在全国只投放了十多架飞机,分布在六个省份。作为我省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神农公司敏锐瞄准农业新技术动向,投资30多万元,引进无人直升机,成立安徽省首支农用“航空队”。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飞机操控手孙睿说,这种无人机起飞一次作业30亩,非常符合中国现在的种植情况。截至目前,安徽只有一架飞机。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作业,单位农药、肥料的用量将减少10%-15%,而农药、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则提高到90%。在提高粮食质量的同时,无人植保飞机的使用进一步减少了药物对作物和土地的不利影响。据了解,神农公司决定用五年的时间,把农用“航空队”无人直升机植保项目在全市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