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七月,是和县白桥镇外出经商人员扎堆返乡的高峰时段。他们挣脱都市的呛人热浪,回到家乡避暑消夏;他们将前期生意盘点梳理,腾出时间筹划家中大小事务……回乡“歇伏”的人们形成这个时节蔚为壮观的“候鸟”迁徙场景。据估算,今年白桥镇回乡人数达四五千人。请看——
操办儿女婚事 了却“向平愿”
进入六月,空气里的火药香味渐渐浓厚。尤其是傍晚时分,冲天的焰火四下绽放,夏日的天空因此多彩。孩子们嚷着骑在大人们的脖颈上,希望看到更为完整的烟花漫天景观。
倪宏才的儿子婚期定在农历五月十八。当天,徐庄村贺喜帮忙的人们挤满了庭院内外。儿子16岁时,就跟着亲戚外出经营食品,经过几年的磨炼,现已出挑得健壮高大,生意上也悟道颇深,准备办完婚礼,便携带新婚妻子,另择一处,独立行商。西王村老薛儿子的佳期同在一天。揖迎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婚礼嘉宾,老薛乐不可支。近年举家在外从事食品加工业,生意顺风顺水,经济渐入佳境。今年春节,有熟人介绍了一门亲事,两个年轻人见面后,都觉满意。利用这回乡歇伏的空隙,老薛赶着操办小儿子的婚事。
搭建多样平台 再添同乡情
巫世珍驱车千里,于七月初赶回家乡——小许村。十年前,痛感于家境的窘困和自身的碌碌无为,他独自一人闯荡甘肃,最后在天水落脚;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食品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佣工中,本省的一位姑娘对他暗生情愫,他的终身大事就此解决。这次回乡,想借着儿子十岁生日的契机,叙旧话新、增进友谊。
同村的许荣玉早在五月便已回村。驾着新购买的小车,招来了围拢上来的村民。有人说要庆祝一下,立马赢得一片赞同声。许荣玉不想让大伙扫兴,连声说行,共同畅饮、聚会一场。
加强互动交流奔走生意场
西王村的王东眼下正面临着生意清冷、生计窘迫的困境。他一直在南通经营食品。但是,白桥在南通的食品摊点多如牛毛,种类不外乎蛋糕、甜食,同质化的竞争,使许多本小利薄的业主难以为继、生计日蹙。另寻一处
环境宽松的经营地点,成为他此行回乡的最大心愿。
近年来,白桥的食品从业人员有大批北上的态势,缘起南方一带的食品市场已严重饱和。听说西梁山村的温道银已回,王东想找他细问情形,寻觅合作伙伴。
转眼间,已到八月,随着手中事务的逐一落实,“候鸟”族的绝大部分登门或致
电众乡邻及故旧,做临行前的话别、寒暄。
这个时段的乡村道路上,每天都有登程的“候鸟”,满怀着歇伏后的惬意轻松、亲情滋润的餍足神情,分赴各地,预备在食品业的产销旺季——中秋节市场上搏杀一番,为自己的生意积淀更加厚实的根基。
通讯员葛教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