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深化医改“路线图” 城乡医保补助报销双“升级”

作者:彭淑芳
内容:

  9月13日,省政府发布《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在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提出30条意见,将我省医改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根据工作安排,2013年,我省将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稳步提高保障水平。职工基本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将稳定在95%以上。其中,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至每人每年28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提高到70%以上和75%左右,并适当提高门诊医疗保障待遇;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40元以上。同时,还将结合门诊统筹推行按人头付费,结合门诊大病和住院推行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基层医改成果也将进一步巩固完善,全省将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基本药物知识培训,推动建立常态化短缺药品储备机制,并通过鼓励引入第三方考核等方式创新绩效考核机制。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推进。其中,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是重点工作,全省将以提升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能力为重点,通过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城市三级医院合作帮扶机制、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等项目,加强县级医院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服务能力建设,力争多数重大疾病能在县级医院诊治。在便民惠民方面,将继续大力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并试点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普遍实行预约诊疗,积极推行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优化服务环境、缩短等候时间、简化就医流程,探索便民可行的诊疗付费措施。

  2013年,我省还将积极稳妥推进社会办医,减少对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相关行政许可事项,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依法开办私人诊所,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的大型医疗集团发展。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各地科学制定区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研究制定控制公立医院规模盲目扩张的政策措施,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鼓励整合辖区内检查检验资源,促进大型设备资源共建共享。通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力争实现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形成主城区拥江发展格局。在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滨江新区和秀山新区建设的同时,逐步推进中心城区向当涂、和县两个方向拓展,建设以江心绿洲为核、以长江之水为轴的滨江大城市。目前,市区建成区面积已由2010年的78.5平方公里增加到2012年的86平方公里。

  构建“一心两翼,七团多核”空间布局。加快长江以西地区发展步伐,构筑产业与生活新平台,优化整合长江以东地区,完善交通与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以长江为主轴,中心城区组团、姑孰组团、示范园区组团为东翼,郑蒲港南、北组团、历阳组团、乌江组团为西翼的“一心两翼,七团多核”的城市空间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