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含山县环峰镇梅山村侯蒋自然村580米长的户户通水泥路修通了,28户村民经常挂念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得到解决。这里面,老村长、老党员张孝模功不可没。
自他担任村里的党员服务点站长后,不仅主动捐资5000元,还动员群众和通过其他渠道筹资6.4万元,为全村家家户户修通了水泥路。为此,村民们自发燃放鞭炮进行庆贺。
在新形势、新农村中如何加强党建工作,更好服务于民,含山县环峰镇党委从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入手,在该镇梅山村试行村级党员服务点工作,打造为民服务的新平台,逐步摸索出一套较为成熟完善的党建新机制,并即将在全镇15个村全面推行。
梅山村下辖26个自然村,设一个党总支,现有党员103人。被确定为党员服务点试点村前,村“两委”干部也犯了难。党员服务点到底开展什么服务、怎样服务?为此,他们从村级工作的实际出发,提出了“1136”的工作思路,即在选定服务点党员家门口的醒目处悬挂一个标牌,建立一套制度,为每个服务点配备3名党员,初步确定了提供各项政策咨询、农家课堂教学、矛盾纠纷化解、科学技术普及、倡导文明宣传、为民办事暖心等6项服务内容。
同时,采取等候群众上门和深入户家的双向互动办法,开展服务工作。由于服务点就设在村里党员家中,群众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人不出村就能得到解决,实现了全天候、面对面的零距离服务。
为提升党员的办事能力,该村一方面邀请县镇从事司法、宣传、科技等方面的领导专家到村开展集中培训,另一方面村党总支定期召集党员到村开会,交流服务群众的心得体会,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如今,梅山村20多个党员服务点,都成了群众的另外一个“家”。在这里,不仅能释疑解惑、平息纠纷,还能学到知识、助民致富。侯蒋村女党员侯金梅30多岁,文化较高,她在自家开设了扫盲课堂,教一些老人和留守儿童识字写字。她孜孜不倦地教,不求多不求快,群众也学得津津有味。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乡村女教师”。张齐村党员蔡庆香已年到花甲,在村里德高望重,只要哪家有矛盾,或者邻里间有纠纷,他都主动前去调解。到目前为止,已化解本村宅基地、水利、婚姻及其他琐事纠纷等6起,被称为“村里的土法官”。截至目前,梅山村通过党员服务点为民办事百余次,化解矛盾20多起,村里不仅硬件建设得到大改观,群众的精神风貌也大变样。群众都称:党员服务点为民办事暖人心。 通讯员 甘荣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