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党旗永不落

作者:陶兴玲
内容:

  今年48岁的林宝平是和县善厚镇高祖村下鲁自然村人。高中毕业后,他拜师学艺,凭借一把瓦刀闯天下,几度风雨,几度坎坷。上世纪九十年代,林宝平在经历了一次次的人生跌落后,只身闯荡钢城马鞍山。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年的打拼,林宝平硬是从荆棘丛生的创业路上劈出一条阳光大道,在建筑行业里站稳了脚步,他成功了!如今,在钢城的建筑领域里,林宝平颇有名气,分别创建了“马鞍山市宝平劳务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和“马鞍山龙安建筑公司”,固定资产数千万元,他自己也于1997年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作为一名流动党员,林宝平致富不忘桑梓,发家铭记感恩,并时时刻刻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随时听从家乡党组织的召唤,接受组织监督。2011年7月1日,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诞辰,善厚镇党委开展了一系列庆祝活动,高祖村党总支书记孙维民电话邀请林宝平回来参加建党活动。此时,公司正在洽谈一笔大型的项目工程,作为公司总经理的林宝平接到电话后,稍作安排就风尘仆仆赶了回来。活动期间,细心的林宝平看到村部会议室没有音响设施,台上讲话或代表发言,后面的人根本听不到,他暗暗记在心里。回去后立即购买了一套价值近万元的音响设备亲自开车送给了村部。临走前,林宝平握着总支书孙维明的手动情地说:“一名党员,如果脱离了组织的怀抱,就像断了根的浮萍,飘忽不定。听不到组织的声音心里也很空落。希望家乡党组织不要遗忘我们,随时召唤,我们随时回来!”恳切的言辞让高祖村两委一班人深受感动。

  林宝平虽然事业有成,长年工作在马鞍山市,但他忘不了生他养他的故土,忘不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在他创建的两个建筑公司里,一百多名员工中有一半以上是他从家乡带出并踏上致富路的。在马鞍山生活和工作的善厚人,只要有困难找到林宝平,他会不遗余力鼎力解决。“有困难,找宝平!”这是流传在善厚镇务工群里的一句口头禅。每逢节假日回乡探亲,遇到村中老弱病残的乡亲,林宝平总会慷慨解囊,三百五百地给予资助。下鲁村民林基成,因智障终身未娶,丧失劳动能力,年逾花甲,孤身一人,生活几近绝境,林宝平将他带回公司,养在公司。他不仅情系故土,扶弱济困,也热心于公益事业,积极参与马鞍山市举行的各种公益活动。市花山区桃源街道的汪月梅是一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但家庭经济拮据,生活贫困,林宝平得知后,一次性捐款5000元;大学生王成贵因学费困难,在社区组织的捐款活动中,林宝平资助了2000元。

  这些年来,林宝平的善行义举不胜枚举。他的事迹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党组织的关注。如今,他不仅是市及花山区人大代表、和县人大代表、善厚镇商会会员,也是马鞍山市和县商会副会长。2012年和2013年两度被评为“双培双带”先进模范。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作为一名流动党员,林宝平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了一名党员的义务和职责。在众多的流动党员中,林宝平就是一面不落的旗帜!

  通讯员王志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