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一市民遭遇电信诈骗 被假传票骗走633万元人民币

作者:彭淑芳
内容:

  “您好,您有一张法院传票,请于今天下午4点前取,如不取走,我院将强制执行,咨询电话……”这是苏州刚刚抓获的一个电信诈骗团伙群发的“法院传票”。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法院传票”,制造了安徽省天价电信诈骗个案,骗走马鞍山一市民633万元人民币。

  近年来,电信诈骗层出不穷。据统计,2013年1至9月,仅上海市就破获电信诈骗案件2220起,上海全市各级公安机关联手商业银行共成功阻止电信诈骗案件5536起。

跨国跨境诈骗数额巨大

  据了解,电信诈骗起初是台湾籍不法分子跑到大陆针对台湾群众进行诈骗,之后被内地不法分子效仿而愈演愈烈。如今,国内诈骗集团故伎重演,躲到境外设计骗局,诈骗大陆居民。他们借助VOIP等拨号软件以及得手后在境外分层转账,隐蔽性更强,让公安机关打击变得更加棘手。这些跨国跨境案件涉案金额往往特别巨大,受骗人数众多。

  2013年安徽省公安机关摧毁的特大电信诈骗犯罪集团涉案金额高达一亿多元。2011年由公安部统一指挥大陆10省区市公安机关,联手台湾警方,并与印尼、柬埔寨等东盟8国统一行动所摧毁的两个特大跨国跨境电信诈骗集团,涉案金额更是高达2.2亿元。

台风后设“洪水补贴”骗局

  在传统的电信诈骗招数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之时,新的诈骗名目就已经“粉墨登场”。

  有的诈骗团伙冒充银行客服号码发送诈骗短信,谎称网银或电子密码器升级或者银行电子密码器、U盾到期,从而诱骗群众登录短信上的钓鱼网站,以获取银行账号和密码。有的团伙更是“与时俱进”,趁着台风刚过,巧立名目,设计出“洪水补贴”的骗局。还有些团伙竟打起了验证码的主意,如果骗子借机获得了对方的身份证号码和验证码,就能用这些信息开通相应银行卡的快捷支付功能,并因此绕开密码,用快捷支付骗走大笔钱财。

诈骗团伙编写“诈骗剧本”

  在安徽省警方2013年9月刚刚与柬埔寨警方合作破获的安徽省史上最大跨国电信诈骗案中,警方竟然在犯罪窝点查到一本“诈骗剧本”。诈骗团伙事先编写好“诈骗剧本”,设计好诈骗时的对白和语音播报内容。针对不同地区的诈骗,行骗人员都会冒充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工作人员,所提供的单位名、电话号码等都能够与当地信息吻合。

  2013年安徽界首警方摧毁特大跨省系列电信诈骗团伙时,卧底警察更是发现,想要应聘行骗的拨号员,上岗前还得接受为期3天的培训。据了解,犯罪团伙内部组织往往分工细致,有专人负责购买手机,有的专门负责开银行账户,有的负责拨打电话,有的负责转账,下一道工序不知道上一道工序的情况。

电信银行漏洞“助纣为虐”?

  虽然公安机关在防范和打击方面采取了诸多有力措施,频频曝出的电信诈骗案也多次警醒了广大群众,但犯罪嫌疑人仍能屡屡得手。电信诈骗到底有哪些“能耐”,为何总是“野火烧不尽”?

   三五个人,五六千元钱,几天就回本电信诈骗作为一种新型诈骗方法,通常以集团化、专业化方式作案。从法院的审判实践来看,其运作模式主要是: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在幕后组织操纵整个犯罪过程,雇佣人员为诈骗窝点搭设网络平台、提供电信服务器以及改号服务;雇佣人员负责发送诈骗短信或拨打诈骗电话并接听回拨电话;雇佣人员赴各城市转款、提现,将赃款转至多个不同账户,最后通过地下钱庄转移。

  看似复杂的操作,其实所需的“道具”并不多。电信诈骗的犯罪分子只需要建设一个假网站,租一个电信服务器,购买和办理一些电话卡和银行卡,就可以“开张营业”了。

  “一般来说,三五个人,投入个五六千元钱,就能开始从事电信诈骗的勾当了。”上海市公安局民警袁东东介绍说:“很多时候,犯罪分子几天时间就能把‘成本’捞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