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价是如何推高房价的?

作者:efangadmin
内容:

国土资源部为了否认“地价推高房价”的质疑,于近期将全国620个调查项目的数据悉数发布,公布了“中国地价占房价平均为23.2%”的数据。

其中北京的21个项目中,地价最高占房价的比例为51.36%,最低为14.33%。据公布的数据计算,北京21个项目平均地价与房价的比例约为25%

媒体也公布了武汉的情况,调查了14家,最低的15.96%,最高的40.92%,简单平均约30%

此次调查范围为全国各地价动态监测城市,调查方式为城市内分区域随机抽样,对象主要是2006年以来取得土地且已进入销售阶段的商品房开发项目。

从数据上看,地价占房价的比例还真不高。全国平均23.2%(北京平均25%、武汉平均30%);低于国际水平:美国是28%,加拿大是24%,英国是25%-38%,韩国是50%-65%,日本是60-75%,新加坡是55%-60%(国土资源部公布数据)。

数据指标是否说明“地价推高房价”的“罪名”不成立?

显然不能这样下结论。关于地价如何推高房价,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粗浅说明。

一、“地王”效应

原子弹的作用在爆炸之前。地价对房价的推到作用,也是这个道理。地价推到房价,不在于真正的成本构成,全国23.2%的平均值也许真的是不高,但是,每一次的房价暴涨期,都会频频出现“地王”,很多“地王”目前并没有真正开发,甚至很多地王压根到最后都不开发(地王的最新新闻链接2009年07月28日 CCTV-经济半小时:广州近日爆出该市2007年批出的27块区域地王,竟有24块尚未开工或者未售,记者调查时发现,有的土地已被铁皮墙包围起来,大门门口杂草丛生,看起来很少有人光顾,有的连办公场所堆放的东西都是物业公司的),就好比原子弹的威力还未释放,但对房价推动的巨大威力显而易见。网上有一则新闻,广渠门10号地拍卖,周边二手房价5天之内上涨近7%

二、链式反应

房地产暴涨期,往往伴随着房地产股的大涨,这是因为“圈地-圈钱-再圈地……”的链式反应所造成,这就像是“核反应堆”,土地对于房地产,不仅仅是楼盘成本构成因素,更是代表上市公司的业绩、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预期收益等等一系列的财务指标,所以,土地在房地产市场及上市公司经营过程之中扮演了多重的重要角色,在房价上涨过程中也起到多重作用,有时候是可能被高估的“资产”,又是预期收益,也是成本。因此,不能片面地从成本构成考察土地对房价的推到作用。

三、放大效应

在房价上涨过程中,“地价”还会起到放大作用。

地价不仅对市场的供应主体起作用,更对需求主体的上涨预期起作用。比如说,房价上涨1块钱,“地价”由于采取的是拍卖的方式,可能会上涨2块,那么周边市场会跟着涨2块,加速房价上涨的同时,也刺激了投资需求和“买涨”的消费心理,造成供求的紧张,房价涨幅进一步放大到3块,4块……这个作用也不可估量。

四、土地增值税

国土部门在计算地价与房价的比例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土地增值税。尽管土地增值税的征税初衷并不是增加购房者负担,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的算法很复杂,我至今也没弄明白,但事实上,土地增值税已经进入房价的成本,一般应该会占房价构成的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