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马鞍山技师学院被人社部确定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单位,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00万元,重点建设机械设备维修、数控加工、饭店(酒店)服务与旅游和计算机网络应用4个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专业。两年来,马鞍山技师学院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在完善课程体系、壮大师资力量、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突破,项目建设目标任务现已全面完成。
课程体系逐步完善
马鞍山技师学院分别组建了各专业课程建设团队,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合作开发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项目实施以来,马鞍山技师学院积极开展校内课程建设,建成机械设备维修、数控车工技能实训、模拟导游、网络综合布线等一批核心课程。同时,利用项目配套资金购买了许多优秀的国家级课程资源,充实丰富教学资源。在课程设置上,既着眼于基础性、应用性,又考虑到发展性。学院注重职业素养培养,长期开设职业道德、就业指导、通用职业素养训练、创新创业等课程,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岗位适应性,为学生终身学习成长服务。
两年来,4个专业共完成了《液压与气压技术实训指导》等9本校本教材及配套教辅的开发。教材内容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发展要求,贴近学院教学实际环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能力培养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办学能力显著提升
在项目资金的支持下,项目建设启动以来,马鞍山技师学院师资力量进一步增强,师资结构逐步完善,实训装备购置配套和升级改造力度加大,实践教学能力迈上新台阶。
马鞍山技师学院大力开展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发挥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作用,开展岗位能力轮训,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今年,还相继成立刘东星工作室和马有昂工作室,推动四个专业建设和发展。推进专业教师实践锻炼制度,以职称评审优先、津贴奖励加大等形式,激励教师到企业参与生产操作、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目前,4个专业拥有大师工作室3个,专业带头人6个,骨干教师14个,双师型教师52个,兼职教师48个。
马鞍山技师学院专门邀请合肥工业大学教师和企业专家对学院实训室功能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和科学设计,以“系统配套、贴近真实、分步实施”为原则,购置并升级改造实训设备。两年来,4个专业新建实训室9个,更新改造实训室4个。
校企合作深度推进
今年9月,马鞍山技师学院开办了两个马鞍山市企业员工技师班,其中一个就是机械设备维修专业,面向山鹰纸业等公司员工开设。马鞍山技师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杨懿介绍,此举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创新做法,学员个人只需出几百元的费用,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进行学习,学期结束以后通过考试,就可以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真正实现了“一个机制(订单式培养)、两张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三方满意(政府、企业、职工)”的良好社会效应。
除了机械设备维修专业,数控加工、饭店(酒店)服务与旅游、计算机网络应用三个专业两年来校企合作都有成果,如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安排教师帮助企业开发旅游线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