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校园里,大学生申请一两个国家专利已经不算稀罕事了。而地处马鞍山市的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内,23岁的大四学生吴雪健却在两年时间里获得了30项国家发明专利。值得关注的是,专利达人所在的安徽工业大学,一方面持续支持学生申请专利,一方面也为学生专利“转化难”而发愁。
在校大学生两年获30项专利
在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只要一提到吴雪健的这个名字,很多学生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个专利达人。”两年时间他已经获得了30项专利证书,还有一些正在审批中。
吴雪健上大二后报了专利班,此后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扑在了申请专利上。做菜时用嘴尝咸淡太烫,吴雪健就想到了做一把带有数显盐度仪和探测装置的勺子。晚上关灯后,手机没电了却又不想下床找插座,吴雪健想到了一个方便夜间手机充电的充电线的专利。
校方支持学生申请专利成风气
为何一个大学生,能申请到这么多的专利?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杨建介绍,大学的课余时间比较多,学院对学生申请专利给予了大力支持。
眼下不少应届生还在为找工作发愁,吴雪健却凭着优异的专业成绩和多项专利证书在手,成功获得保研机会。
大学生专利被市场开发的较少
虽然大学生申请到的专利不少,仅以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为例,这两年学生已申请了160多项专利,但只有极个别被商家看中用于市场开发。杨建分析,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申请的专利与企业需求脱节,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
马鞍山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李海表示,大学生专利若想更多地运用到生活中,还得多与企业接触,研究专利产品的市场价值、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