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鞍山市新岗农贸市场,有22家肉食经营户,可是唯独在一家叫“小陈”的摊位前,顾客必须要排队才能买到猪肉。每天,小陈只卖200斤左右的猪肉,而且,他摊位上的猪肉比谁卖得都要快,卖完就走人。因此,想要吃小陈家的猪肉,往往还要起个大早。
记者观察:小陈每割一刀肉,都要习惯性地将不好的“泡泡肉”割去扔掉
3月10日上午7点多钟,记者早早地来到新岗农贸市场,当记者向一位菜贩打听“卖肉的小陈在哪里”时,他顺手往后一指说:“排队的那家就是!”
记者很是纳闷,现在买猪肉还要排长队,的确不多见。小陈到底使了什么“招数”,非得让市民排队才能买上肉呢?
记者仔细观察,小陈的摊位在肉食摊位的中间,并不占什么优势。并且,和其他卖猪肉的摊位并没有什么两样,既没有招牌,也没有任何噱头的广告语。不同的是,其他摊位前鲜有顾客光顾,而小陈的摊位前已有七八个人在挨个排队等着买肉。
“小陈,给我切这块肉!”随着顾客所指,小陈按顾客的要求将刀切了下去。小陈切肉决不“拖泥带水”,不像有的经营户故意给你多切些皮或肥肉。而且,记者还观察到一个细节,小陈在按顾客的要求切下每刀肉后,还总有一个习惯性地动作,就是用刀将一些不好的“泡泡肉”或有血污的肉割去扔掉,仿佛是在做最后的“修饰”,然后才将肉称重。
小陈自述:绝不会干以次充好的缺德事
记者在小陈的摊位等了一个多小时,趁他不忙的时候,记者向他亮明身份,和他聊了起来。
小陈告诉记者,顾客之所以喜欢到他的摊位买肉,主要因为他卖的肉让人放心。今年34岁的小陈是霍里杨坝村人,他所卖的猪肉是他在霍里收购的农家散养的猪(俗称“本猪”),然后送到定点屠宰场宰杀的。小陈说,他收猪的原则是,养殖的猪不收,生病的猪不收,病死的猪更不会收。小陈要收的是那种农家圈养或放养的猪,并且要膘肥体胖,因为这种猪是自然生长的,不但猪肉吃起来味道很香,而且不会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经常买小陈猪肉的人会发现,他偶尔不会出摊,那是因为当天可能
未收购到“本猪”
当然,小陈对猪的质量要求高,他所收的猪每斤也要比别人收的贵一元。小陈说:“做生意当然不能亏本,我卖的肉好,价格比别人贵一两元一斤,大家都能接受!”“当然,服务态度也很重要,对待每一个顾客都要以诚相待,这一点也很重要!”
记者问小陈:“你每次卖肉的时候都要将肉上的一些‘泡泡肉’或有血污的肉割去扔掉,这是为什么?”
小陈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已经是我的习惯了。”
记者又问小陈:“每天被你扔掉的这部分肉大概有多少呢?”
小陈说:“大概有18斤左右吧!”就在记者采访时,不知何时,小
陈的摊位前又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小陈,给我称几斤肉!”“小陈,给我称点排骨!”
“小陈,我身上钱不够,欠你5元下次给!”
“小陈,给我留个猪腰子,我一会过来拿!”……
记者采访时,这样的招呼声不绝于耳,从中也体现了小陈和顾客之间的那种熟识和信任。小陈说,他已经在新岗农贸市场卖了10年猪肉了,大家只知道他姓陈,却并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叫陈军。是的,陈军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诚信已经成了他的一个符号。但愿我们身边多一些像陈军这样的诚信的市场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