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骏,男,生于1984年09月,现为当涂县黄池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多年来,他一心扑在农业科普促民增收事业上,他提出了“构建绿色联盟,筑建合作时代”的发展理念,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正加快发展,成绩斐然,并获得了许多殊荣,合作社先后被为市级、省级示范合作社,被中国科协、中国财政部评为“科普惠农兴村”优秀农技协称号。他专心致志的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孜孜不倦,兢兢业业,从事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为蔬菜生产种植,发展农业订单,拓展市场销售,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极大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合作社被省、市、县政府评为“示范合作社”,武骏本人被评为当涂县“争先创优先进共产党员”、安徽省农民创业带头人、“当涂县十大优秀青年”等称号。
热衷于农业科普事业,带动农民致富。
为更好地从事与蔬菜有关的各项技术研究和蔬菜生产销售,于2005年成立了当涂县黄池镇蔬菜生产技术协会,2008年8月牵头成立了当涂县黄池蔬菜产销合作社,在上级政府和各级农业、科技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精心指导下,通过科普宣传和科技推广,发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使科普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他本人长期扎根于农村,进行艰苦的工作,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示范、栽培管理、科普宣传、科普讲座、科技推广等,近年来,累计引进新品种达18个,主要有瓜果蔬菜,为扩大外贸蔬菜订单种植,他引进外贸特色蔬菜品种8个,经过农民种植,产量和效益十分明显,深受农民欢迎。
在推广蔬菜良种的同时,他认真总结经验,克服生产中的困难,摸索出蔬菜高产栽培技术,逐步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500余亩,累计推广面积8000余亩,实现蔬菜总产达到2.4万吨,为农民增收480万元。
二、推广农业科技,拓展外贸蔬菜生产,使科普惠及三农。
自创办协会和合作社以来,一直承担上级农业科技部门新品种试验示范项目,使良种良法配套,将主导品种、主导技术与主体培训相结合,多年来,从外地引进适合我地栽培的外贸特色蔬菜新品种达10多个,如日本大梗萝卜,紫苏,津春五号黄瓜,桐香3、5号榨菜,日本荷仁豆,京华菜苔,美国201超甜玉米,青刀豆等,累计推广面积4500亩,每亩较常规蔬菜增产1000公斤,亩增收600余元,累计实现增收270万元。
三、加大科普宣传,全面提升农民科技素质。
在进行蔬菜引种、试验、示范与推广的同时,他深知广大的菜农受传统种植的习惯影响,农民不注重标准化生产管理,质量安全存在隐患,针对这一点,他自费到山东、江苏、浙江等外地考察学习,自己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不断探索研究,反复论证,在经济条件薄弱的情况下,自己投入3500元印刷蔬菜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资料,免费发给种植农户,计发放5000份,向广大菜农宣传无公害栽培技术,使良种良法得到配套,极大地调动菜农种植的积极性,促进当地蔬菜生产发展,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地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多次举办科普讲座和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科普讲座13次,听讲人数达600人次,开展技术培训26期,受训人数达2100人次,通过培训和讲座,向广大农民传授了科技种菜技术,解决蔬菜生产中突出的难点问题,并于蔬菜科研部门主动对接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获取蔬菜种植新的知识,他本人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零距离”为农民服务,解决了瓜、果、蔬菜病害的防治与治疗,榨菜、萝卜的“空心”,黄瓜的畸形等疑难技术问题,这些知识使农民从未有掌握到的,蔬菜技术难题得到破解,调动了农民种菜积极性。
四、勇于奉献,助人为乐,成为农民朋友的贴心人。
他不断注重科技在蔬菜生产中推广与应用,而且也时刻把百姓的冷暖挂在心头,把百姓的利益视为自己的利益,通过他引进新品种,高产栽培,给老百姓增产增收,带来了经济实惠。还经常到农户家巡视,帮助指导农民如何种植好蔬菜,了解农民种植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记得去年4月,正值蔬菜春播季节,他倡导全面推广小拱棚及双膜覆盖育苗技术,有一天夜间突然刮大风下大雨,这时他睡不着觉,于是想起了农民的苗床管理,认为薄膜被大风掀翻,会导致蔬菜秧苗“伤风感冒”,他立即起床挨家挨户检查薄膜覆盖情况,凡有被大风掀翻的苗床,均一一帮助重新整理覆盖。第二天,受到帮助的农户非常感激,时间久了,广大菜农了解他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助农爱农的精神,在当地广为传颂,他不仅成为农民的贴心人,而且是科技种植的一盏明灯,正照亮着这一片农村土地。
五、建设基地,发展订单,使科技种菜成为农民增收重要支柱。
为大力发展全镇蔬菜生产,扩大家业订单,促进农民增收,他投资建立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对沟、渠、路进行治理改造,全面科学规划,达到布局合理,实行连片种植,推行标准化生产,达到规模化经营,逐步形成“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他认识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重要作用,积极引进蔬菜新品种,解决农民长期依赖于本地蔬菜生产的品种,积极发展外贸蔬菜订单,大胆探索,拓展和寻求新的市场,先后与芜湖安可福外贸进出口公司、江苏宜兴、兴化外贸进出口公司等多家外贸企业签订蔬菜生产销售合同,近三年来,累计与外贸签订订单4000余亩,品种达10多个,按照外贸生产要求,免费提供栽培技术资料和技术讲座,把外贸蔬菜生产质量安全放在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严格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基地使用,坚决从源头抓起,使质量、效益全面提升。三年来,除本地订单蔬菜以外,为外贸生产蔬菜1.5万吨,实现农民增收380万元。
通过引进新品种试验示范,科普宣传、科普讲座和科技推广,大力发展农业订单,开拓市场,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新格局,促进了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0年,他所在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由于他的工作成绩突出,不遗余力,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老百姓的认可,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他依靠科技,帮、扶、拉、带,真正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农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