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县善厚镇五月村,提到朱世兰,人人称颂,有口皆碑。今年66岁的朱世兰,1970年嫁到善厚镇五月行政村木林自然村,与林再华结为夫妻。婚后,由于朱世兰相夫教子,持家有方,且为人大度,明理识事,被基层党组织看中,走上了村(原大队)妇女主任的工作岗位。没想到一干就是28年,1990年,朱世兰加入了党组织。
朱世兰离任时,老书记问她:“家里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帮助解决吗?”朱世兰笑着回答:“对群众我没有多大贡献,有困难自己担着吧。”老书记非常了解朱世兰的性格,在基层工作近三十年,朱世兰从没因家庭困难向组织上开过口。担任村妇女主任期间,正是她抚养子女的关键时期,28年来,她一肩担着家庭,一肩担着工作,28年的风风雨雨,使朱世兰由当年一个风姿绰约的少妇变成了沧桑憔悴的农妇。
离任后,她把全部精力用来补偿曾经缺失的母爱和孝道。子女成家立业后,照顾公公婆婆成了朱世兰的主要工作。在她无微不至的呵护下,公公活到85岁才寿终正寝,婆婆今年已93岁高龄,仍思维清晰,身体尚好。夏天炎热,她节衣缩食,为婆婆的房间安装了空调;冬闲无事,她总是陪婆婆坐在门口,一边晒太阳,一边谈心。暖暖的冬阳下,婆媳俩的身影重叠偎依在一起,总是引来村里人羡慕的眼光。有人开玩笑说:“你叫朱世兰,婆婆叫朱元兰,你婆媳俩的名字就一字之差,很有缘分啊,难怪你对婆婆这么好呢。”朱世兰笑着道:“有缘分要照顾,无缘分也要照顾,婆婆也是上人,也是妈,照顾她天经地义。”婆婆的女儿就嫁在本村,可几十年来,朱世兰从未把照顾婆婆的差事推给姑子,在她看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毕竟是人家人了,姑子也有公婆,也需要照顾。我不照顾好自己的公婆,姑子又怎能照顾好她的公婆呢?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2011年,家里的顶梁柱林再华被查出患有食道癌。这一诊断结果犹如晴天霹雳,但她并没有被家庭的不幸所击倒。她安慰丈夫:“人吃五谷,哪有不生灾害病的?”她知道丈夫是个急性子,怕丈夫难以接受这一现实,知道自己的病情后不肯治疗,所以她哄丈夫说:“不是什么大病,只需动个小手术就可以了。”在丈夫住院动手术期间,朱世兰一刻不离地守在丈夫身边。出院后,考虑丈夫的身体需要少食多餐,她特地给丈夫买来了微波炉和保温砂锅。在她的悉心照顾下,丈夫现在的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
俗话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是啊,做人难,做好人难,做好媳妇更难。朱世兰自己是个做婆婆的人了,但在婆婆面前,她一直在尽着做媳妇的孝道。丈夫生病后,朱世兰怕婆婆伤心焦虑,病情只字未提。在朱世兰的精心照顾下,朱元兰活得有滋有味,虽然93岁了,仍然精神焕发,有时还陪着媳妇一道上山砍柴禾。丈夫和母亲开玩笑地说:“妈,您的寿命比我长多了。”
朱世兰用自己朴实的语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孝道,再现了孝道,也赢得了周边群众的赞誉。“做媳妇的,要向人家朱世兰学学!”这是五月村村民时常挂在口边的话。通讯员 朱婷婷 王志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