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过得怎么样啊?”
“挺好的。”
“课程紧张吗?”
“还好。”
“钱够用吗?”
“够用。不够,我就和您说。”3月25日,花山区冯桥小学女教师宋玲霞和小刚(化名)通过QQ聊了起来。每次联系,宋玲霞都很关心小刚,怕他一个人在外上大学舍不得吃损害了身体。不管电话还是QQ,每个星期宋玲霞至少和小刚联系一次。
14年里,小刚一直受到老师宋玲霞的照顾。在小刚的心里,宋老师就是他的妈妈;宋玲霞也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一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情早已成了“母子情”。
“不能让这个孩子废掉”
小刚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里,自小父母离异,母亲弃他而去,父亲患有精神病,丧失劳动能力。上小学一年级时,宋玲霞成了小刚的班主任。她发现小刚性格孤僻,不爱说话,由于营养不良,小刚的脸略有些浮肿。没有吃没有穿,成绩又不好,宋玲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能让这个孩子废掉!”在她的努力下,直到小学毕业,小刚的伙食全是学校食堂免费提供的,穿的衣服也是宋玲霞和其他老师送的,生活上、学习上,小刚都感到很温暖。
为消除小刚的自卑心理,改变孤僻性格,宋玲霞在讲课的时候,经常用眼神鼓励他积极举手发言,还要求同学们主动和他一起玩。后来,课堂上时常能听到小刚的发言,操场上也能看到小刚和同学们玩耍的身影,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他的进步非常大。”宋玲霞说,以前小刚每门课都在60分左右,后来毕业考试平均分达到90分。
代管“爱心助学款”
小学毕业后,小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马鞍山市第十三中学(现市外国语学校)。当宋玲霞得知他没钱交报名费时,四处奔波为他想办法。宋玲霞来到霍里街道张庄村,为小刚申请了助学金。在村“两委”与爱心企业的帮助下,小刚中学阶段的学费和生活费终于有了着落。
“正是关键的时候,我不能不管。”宋玲霞说,虽然自己的工作很忙,自家的小孩和老人也需要照顾,可小刚年纪还小,家里又无人料理,在村委会的要求下,她只好答应替小刚代管募集而来的爱心助学款。“我有一个小本子,花的每一笔钱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在小刚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宋玲霞把余下的钱全部交给了小刚。因为此时,在宋玲霞的眼里,小刚已经长大了、懂事了,有能力去照顾好自己了。
既当老师又当“妈”
小刚初中和高中期间的家长会都是宋玲霞参加的。只要有时间,宋玲霞就会到小刚就读的学校,帮小刚购买生活用品,同时了解他的思想和学习状况。要是小刚有个头疼脑热,身体出现不适时,宋玲霞得知后,会及时带他去医院看病。逢年过节,宋玲霞都会邀请小刚到自己家里来,如果他不愿意来,就给他准备好吃的,第二天送到学校去。
小刚上初二的时候,那一年春节前,雪下得特别大,宋玲霞把他接到家里来吃饭,之后,带他逛街买过年的新衣服。傍晚宋玲霞把他送到公交站台,在公交车快开的时候,小刚害羞地伸手递给宋玲霞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我可不可以喊你一声妈妈?”那一刻,宋玲霞激动得眼泪都流了出来。“这孩子没白疼!”宋玲霞说,前年的教师节,小刚还特地给她送来了一张贺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