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亲戚叫小五子——走亲戚活动日志

作者:陶兴玲
内容:

  上午来社区,同事告诉我早上一会儿的功夫,我亲戚就跑来了三趟!看来他的事还要再加紧催,我赶紧给陈镇长打电话。下午民政办来人了解情况,走的时候,我拉住民政办的韩主任:“千万要给我亲戚帮助呀,他家真是困难!”“既然情况真实,我们会想办法给予一定补助。”韩主任的话让我心里踏实了许多,我这亲戚的房子修缮有望了。
  我的这位亲戚叫汪家炳,大家习惯喊他小五子,是我来社区后联系的“亲戚”。他今年五十刚出头,精神不太正常,老婆患有癫痫,正常的时候也有点傻。他们有个女儿,是聋哑人,已经出嫁了,平时很少回来。夫妻都是残疾人,两个人每月可以领到800元低保补助。之前小五子在社区街道扫垃圾,后来环卫统一由清洁公司承包,小五子就失业了。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社区每个月还会给他400元补助。他俩就靠这每月1200元买药、生活。
  想想认识这个“亲戚”还很特别。那是我作为“先进党员进社区”,来惠北挂职第一书记的第二天,他一进门就很大声地嚷嚷,气势汹汹的样子。我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是来闹事的吗?庆主任对他说:“工资还没发,这才刚到月头,你等几天呀!”他在屋里来回转了几圈,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庆主任跟我说他精神不好,经常每个月刚过了一号就来要工资,真拿他没办法。后来党员干部走亲戚,要结识一户群众,我就和小五子成了亲戚。
  和小五子做亲戚后,我去他家看过几次,带过水果和蔬菜。小五子夫妻俩生活很节俭,老屋子里几乎没什么像样的东西,穿的也多半是别人给的,很少买肉吃。每个月的钱除去买药,剩下的很少。了解之后,才知道他为什么每个月要工资要的那么急了,他是害怕突然哪个月就不再发,就像以前突然就失业了一样。所以以后遇到他来要工资,我不再觉得他是无理取闹,精神不好,而是很耐心地跟他解释,要他放心,工资不会停。
  年后,他说房子要倒,我找到他弟弟和弟媳,告诉他们居民盖房的程序。但是小五子根本没钱盖,他弟弟家条件不好,也没那么多钱给他盖。后来小五子就不停地来找我。让他弟弟帮忙写了份请求补助的申请,我送到了镇里,因为维修房屋不属民政管,管建设的部门政策规定危房改造补助只针对农村户口,政府没有专项资金补贴居民建房。我把小五子家的情况详细跟领导反映,希望通过救济的方式给予帮助。由于情况特殊,领导没有立即给答复。我只能一边等镇里的消息,一边做小五子的工作。
  前几天,小五子一大早就跑来了,比往常更凶。“丁书记,我房子要倒了,打死了人你们要管!”“凶”了我们好一会,他才被劝回家。我想起来,昨天夜里刮了很大的风,估计是屋瓦被风刮得啪啪响,风雨天气让他十分担心房子的安全吧。顿时心里不是滋味,我赶紧去了他家,屋顶已经有个大洞,虽然用塑料膜在里面挡着,但是看得见外面的亮光,墙体还好。只是这种空心墙日久年深,还能撑多久?以后刮风下雨的日子还多得很,不能再等了。我直接去了镇里,还得当面催一催。
  昨天,我又给分管民政的领导打了电话,没想到今天下午民政的人就来了。韩主任嗓子都哑了,这一阵子都在乡下跑,不停地说,开年事情多,今天特地把这事放在前面。我心里既心疼这位刚上任的年轻女主任,又特别感激她,同时心里的石头稍微放下了些,小五子家屋顶的那个洞可以解决了。
  作为一名80后,从学校直接到机关,一直坐办公室的年轻人,对基层、对群众的理解来自别人的口中,来自自己小时候的记忆。和小五子结亲戚后,我对群众有了不少新的认识。
  群众没那么不讲理。如果不是有困难,他们不会来找我们,来找我们肯定是有事。以前,我觉得他们说话不礼貌,态度不温和,甚至用闹的方式来吓唬人,想多捞点好处。但是当我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之后,心中不会再有那些不快,相反我觉得自己做的太少,了解的太浅,跟他们接触的时间太短。坐在办公室里,哪能体会到群众的难处,想象不到那些平静的巷子里,住着哪些生活无保障的人。就像小五子为修房子的事,不停地来找我。住在温暖坚固的房子里,怎么体会得到他那种风雨之夜听着屋瓦晃动、雨水滴在床头,担心墙会倒塌的害怕呢?
  群众的工作没那么难做。他们反映的很多事有些的确会超出我的职责范围,有些要求没有政策可以依循,有些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但是要理解他们的心情,尽心尽力去帮助,真正地像对待亲戚一样,对待自己的事情一样,想办法,不竭余力。能做到这样,群众自然不会不领情。现在做起群众工作,感到没那么困难了,把心贴近他们,把他们的事当自己事,他们才会把你当自己人,即使事没办成,他们也会记住你的苦劳。
  干群关系可以很亲密。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社区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最为紧密,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落实者。群众有困难会最先对你说,能找到的人第一个就是你;你是对群众情况最了解的人,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想法,甚至是家世背景、为人处事、性格特点都一清二楚。因为访村入户,走街串巷,我才能跟群众相互了解。之前因为工作性质,常常一年下乡没几次,而且还是跟村干部打交道,跟村民说话的机会都没有。现在挂职到社区,特别是走亲戚这样的方式,让我走进困难群众的家,让我想着发挥自身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也让我这个年轻的第一书记获得了群众的认可,他们不再把我当成只会坐办公室的小丫头。
  亲戚家房子的事还没最终解决。心里想着,小五子应该能获得一些镇里的补助,但修缮的费用肯定不够;还要再做做他弟弟的工作,出钱出力是少不了的;跟书记商量一下,看看社区能做些什么。不管怎样,必须尽快把小五子家房顶的洞给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