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特别是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导力量,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含山县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专业大户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据统计,截至目前,含山县已被工商部门注册或农业部门认定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392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25个,农业龙头企业115个,家庭农场102个,专业大户50个。参加上述经营主体成员数36500人,占农业人口10%左右;带动农户38280户,占全县总户数40%左右;经营主体成员年人均收入高于同类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20%左右。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获得市级以上示范称号50多个,其中部级3个,省级16个。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对促进含山县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政策扶持上下功夫
今年,含山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逐年增加现代农业产业化扶持引导资金,并重点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该县财政支农补助资金由300万元扩大到600万元,涉农金融机构不断设计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金融产品;在信用评价基础上,综合采取保证、联保、抵押、质押等多种形式发放贷款;全面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重要参保对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所需的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按设施农用地优先给予安排;税务部门对于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给予税收减免或优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等非大工业生产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标准;支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建20个专业服务队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
在龙头带动上下功夫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含山县已形成优质粮油、规模畜禽、健康水产、精细蔬果、名优茶等五个主导产业。围绕五大主导产业,该县注重做强做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科学制订规划,在农产品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休闲观光以及农产品销售等领域,有计划、有重点地去培育龙头型主体。如引导华宇、瑞利、龙源、晶翔、金龙牧业等农业企业领办一批农民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围绕明晰产权职责、规范财务管理、完善民主制度、强化服务功能等方面,提高农民合作社运行质量和发展水平。积极支持双龙菱角种植、顺达水产养殖、新农草莓、春来香茶叶、万胜水产养殖、恒强养猪、太湖山土鸡养殖等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早日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提升素质上下功夫
该县一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主开展或与高校、科研所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今年重点实施大平油料油脂技术中心建设、玉龙米业有机稻米种植、年康面业面粉面条系列产品开发、好再来封扁鱼夏季低温脱水、饼粕蛋白分离加工、紫薯色素提取利用等项目,打造科技型龙头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培训。重点培训各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管理人员、农业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今年将对3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轮训。
在改善基础上下功夫
含山县着力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夯实规模经营基础。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发证工作,启动全县106个村(农业社区)、9.6万农户、约50万亩承包地的测量、成图、登记、造册、发证、建库等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建立土地流转准入风险评估和监督保障制度,完善流转农户保障制度。鼓励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参与土地流转。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出台扶持政策和措施,鼓励经营主体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大力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到目前为止,全县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共流转耕地20.7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2%,平均承包面积达800亩以上。
在创建品牌上下功夫
品牌是农产品营销的核心。为引导经营主体增强品牌意识、商标意识,含山县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通过提升质量、扩大规模、开拓市场,将品牌打响。今年力争新增注册商标10件,创建3个省级以上品牌。同时,引导大平粮油、好再来食品、含眉茶叶、用铭蔬菜、国华农业等农业企业到周边城市发展连锁店、直营店、配送中心、冷链物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出口。今年,力争新增2个直营店、1个蔬菜配送中心,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突破5000万元,出口创汇突破500万美元。
通讯员 蒋学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