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和县功桥镇劳务经济取得长足发展,随之留守儿童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他们的学习、生活怎么样?日前,记者冒着小雨,来到了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功桥镇中心小学。
校园里静悄悄,时不时飘来整齐的读书声。走近那排低矮的教室,学生们的目光齐刷刷看过来,那是多么明亮而美丽的眼睛呵,泛着求知和好奇。在老师的提醒下,孩子们又都转向黑板。向里望去,几十名小学生端端正正地坐在课桌前,洁白的墙面刚粉刷不久,挂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
“丁零零……”下课了,老师出来打招呼。不料他竟然是副校长汪中。记者有些惊讶,他不仅教课,还担任班主任。趁汪副校长洗手的工夫,记者看到他那本厚厚的工作笔记,第一页就写着“关爱留守儿童,无需讲道理,就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询问后才知道,这是汪副校长在一次迅速送发烧学生去医院后,接到其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的感谢电话,于是自豪又欣慰地写下的座右铭。
“今年小升初,我校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汪中副校长满脸自信。他指了指班级里的一个小姑娘。原来,五一班的这个小姑娘叫沈程程,爸爸家在河南,现在父母已离婚,妈妈一人外出打工,把她寄养在外婆家。小程程以前不仅学习差,还有很多不好的习惯,特别是不讲卫生。在了解这些情况后,校领导召开任课教师会,研究安排结对帮扶措施。首先教育她要讲究日常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各学科的老师在课余给她补缺补差。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她的成绩提高了,在期末统考时取得良好的成绩,还被评为“学习标兵”。看着教室里小程程开心的笑容,记者在心中祝愿:“后年考初中你也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放学的铃声响起,小朋友们有秩序地列队从我们身边走过,响亮地喊着“老师再见”。汪副校长望着孩子们,念叨道:“学校大门正对着主街,车子有点多,我们总是很担心,要把大门换个朝向。”记者在汪副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留守
儿童之家”,其中有多媒体室、活动教室、图书室、体育场。虽然现在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开展“爱心妈妈”、“爱心捐助”、“爱心小伙伴结对”、“亲情电话”等活动,对关爱留守儿童起到了效果,但汪副校长仍感到困难重重——师资力量不足,孩子与祖辈存在认知代沟、缺乏沟通,双休日“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
“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问题不是一个学校就能解决的,它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更多的社会关爱。”汪中副校长感慨道。据了解,功桥中心小学有近700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占六到七成,算上新接收的耿华、新塘托管2所,这里共有“留守儿童之家”3所,留守儿童966人,值得庆幸的是,那些好的做法一直在坚持,那些奉献的人从未放弃。
(来源:马鞍山易房网 www.0555yi.com 马鞍山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