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将绿色建筑标准推广到每个保障性住房项目

作者:彭淑芳
内容:

A安置房率先“绿色”化

  太仓小区不仅进行雨水回收,还在楼顶安装太阳能板进行光伏发电

  近日,示范园区居民王保玉可是喜上眉梢。5月份刚拿到的太仓小区120平方米安置房,马上就要装修结束了。“ 小区居住环境空间大,绿化率高,还进行雨水回收,节省小区管理开支,住进来会很舒服。”他说。

  太仓小区是示范园区兼有公租房、安置房的综合性安居工程,面积12.27万平方米,于今年4月竣工。在设计建设过程中,项目对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严格把关,各项指标均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化率达到43%,为我省二星级绿色建筑。“在雨水回收方面,我们将小区屋面的雨水和路面雨水统一经过小区的雨水管道回收到一个PPE模块的蓄水池里,同时经过小区的管道输送到每一个绿化点的喷灌点。”示范园区规划管理局石磊表示,接下来,太仓小区计划在11栋楼顶上安装1620块、标准功率在240瓦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利用光伏发电,年发电量将达到56.6万千瓦时。

B 建筑产业化助力“绿色建筑”

  我市今年计划实施20万平方米建筑产业化试点工程

  7月9日,我市首个住宅产业化示范工程——银塘组团76栋楼顺利封顶。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工人将从工厂运输而来的原材料承重墙,像“搭积木”一样,搭建起来,然后经过特殊工艺浇灌制成,在建设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脚手架。“ 住宅产业化不仅解决漏水和裂缝等质量通病,还大幅减少施工现场的噪音、建筑垃圾。”项目负责人王争春说。

  建筑产业化通过采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和信息化管理等方法来建造、使用和管理建筑,拥有建筑效率高、质量好、施工环境污染小、节约成本等诸多优势,确保工程质量,促进节能减排和民生改善。

  今年,作为安徽省首批建筑产业化工程试点城市,我市将以保障性住房为重点,计划实施20万平方米建筑产业化试点工程,对推动我市建筑行业走上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C“绿装航母”促绿色建筑建设

  去年底,中国绿色装饰材料产业园在示范园区开园;今年,我市正逐步将绿色建筑标准推广到每个保障房项目

  2013年11月,中国绿色装饰材料产业园在示范园区开园,成为全国首家“绿装航母”,吸引了众多国内知名建筑装饰企业的眼球。该产业园总投资45亿元,一期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是集研发、检测、销售、综合物流服务、电子商务交易于一体,配套服务完善的绿色建筑装饰材料交易园区。

  通过建立绿装产业园,我市大力发展安全耐久、节能环保、施工便利的绿色建材,同时,未来还将启动检测中心,研究建立绿色建材认定制度,确保绿色建筑建设品质,为我市发展绿色建筑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随着绿色建材市场不断完善发展,建筑节能环保的时代需要,2014年,我市正逐步将绿色建筑标准推广到每个保障性住房项目。“ 我们将以保障房为抓手,加快发展绿色建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为推进我市建设事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