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一天深夜,清溪镇西王村十户联防组组长孙礼来家中的小喇叭突然响起,尖厉的声音让正在睡觉的孙礼来一跃而起,定睛一看,是孤寡老人孙礼发这一户揿响了小喇叭。当孙礼来跑到孙礼发家的时候,附近的几户村民已闻声而来,只见孙礼发老人因高血压突发,躺在床上大口喘气。大家连忙把孙礼发送往医院,因为诊治及时,孙礼发很快康复。孙礼发逢人便说:“是这个小喇叭救了我的命。”
含山县是传统农业县,农民居住分散,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较多,农村地区治安工作一直是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2013年,含山县在全县农村地区实施“农村技防进万户工程”,环峰、运漕、清溪三镇分别选择1个自然村作为县级试点示范村,利用固定电话、移动手机、平安“小喇叭”三种载体作为农村技防产品。经过近一年的使用,村民们普遍认为平安“小喇叭”操作简便、经济适用、震慑力强,最适宜推广。
2014年,全县十户联防平安“小喇叭”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齐抓共建”的原则统筹推进。县委、县政府将农村技防纳入“平安创建”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县、镇两级财政投入160多万元,设立专户,专款专用,按照县、镇、农户1:1:2的比例,落实农村技防建设资金,强化技防建设资金保障。到2014年8月,平安“小喇叭”在农村的覆盖率已近60%。
“村级组织发动、镇级组织实施、公安培训指导、综治考核验收、财政及时补贴”,这是县综治委摸索出来的一套方法。各镇以自然村为单位,按照亲邻就近原则,十户编为一组,每组选择一名身体健康、长期在家、责任心强、群众威望高的农户作为联防户长,每户张贴一张十户联防宣传图,将联防公约、产品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联防户长职责、组员通讯录、报警电话等内容宣传到户。
“小喇叭安装便宜,操作简单,而且效果很好,装了这个以后,现在在外面打工的子女都放心多了。”清溪镇西王村十户联防组组长孙礼来说。
在县综治委的指导下,十户联防平安“小喇叭”功能不断拓展,不仅防贼,还能互助。各村制定联防公约,将平安“小喇叭”建设与服务民生,促进和谐融合起来,如哪家老人生病、家中有事无人照应的情况下按响警铃,一户有事,十户相帮,在发挥治安联防作用的同时,逐步向邻里互守、互助、互调、互信功能延伸。
“小按钮发挥了大作用,十户联防‘小喇叭’不仅成为集聚民间力量维护社会治安的‘吸铁石’,也逐步成为民生服务的‘呼叫器’,提升了农村社会治安动态管控水平和群众安全感。”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县综治办主任贺家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