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十二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

作者:孙军
内容:

 

  11月1日下午,县委十二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在县行政会务中心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传达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委郑为文书记讲话精神,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抢抓机遇,找准定位,奋力拼搏,加快发展。

  县委书记吴桂林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县长朱来友传达了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委郑为文书记讲话精神。县领导陈素萍、周绪贤、戴瑞、魏正文、郑诗海、黄先华、鲍芳、刘万程等出席会议。就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委郑为文书记讲话精神,吴桂林强调,要抢抓区划调整机遇,做好沿江经济文章。区划调整,是省委、省政府站在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项决策,奠定了和县起跳崛起的新起点,迎来了和县跨江发展、整体推进的好时机。和县东临长江黄金水道,一定要发挥优势,打好沿江牌,将港口、园区、交通、城市等统筹布局与发展,做大做强沿江经济。一是重新规划发展定位。要借鉴南京大桥、芜湖大桥发展的经验,做到一江两岸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两头联动。进一步促进工业向沿江布局,城市向沿江扩展,人口向沿江集聚。未来五年,我们的发展定位就是:建设全域马鞍山市的主城区,着力打造“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即绿色食品供应基地、温泉健康休闲基地、临港加工制造基地和通江达海的重要枢纽。二是开发利用好岸线资源。要切实加强长江岸线的管理和控制,严格按照规划用途管理和使用岸线。三是大力发展沿江经济。要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不动摇,以长江水道为纽带,以临港型产业、精细化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强沿江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沿江经济。

  吴桂林强调,要抢抓圈带聚合效应机遇,做好东进西迎、南北联动文章。第一,做好宁文章,打造南京卫星城。目前和县具备了融入南京都市圈和打造南京卫星城的基本条件和客观需求。因此,要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农产品在南京市场的占有率,打造南京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要加快北部山区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推进在建旅游项目,打造一批精致、秀丽、特色景点,联点成线,联线成片。重点瞄准南京消费群体,打造南京都市圈乃至长三角的温泉健康休闲基地;要加强与浦口友好县区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强化合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共谋发展。第二,融入合肥经济圈,建设通江达海的重要枢纽。和县是省会经济圈内唯一既临江又与长三角地区接壤的县区,境内拥有可以满足万吨级以上船舶航行和停泊的岸线,腹地广阔,是发展港口物流的绝佳场所。当务之急,要加快郑蒲港建设步伐,在5年间,力争将郑蒲港建成马鞍山港的新的核心港区、江海联运物流枢纽中心。第三,紧靠马鞍山,打造拥江发展的增长极。要充分利用大桥建成前要素集聚的预期效应,以及建成后要素流动的集聚效应,共同规划建设大桥桥西经济区,一方面做好地方协调服务工作,加快大桥建设步伐,力争早日建成通车。另一方面,积极谋划、科学规划并尽快启动,严格做好区域范围内的控违拆违等工作。

  吴桂林强调,要抢抓一江两岸拥江发展机遇,做好城乡一体化文章。区划调整后,未来的和城将成为马鞍山主城的西城区,这为加速主城区膨胀,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带来了难得机遇。一要加快主城区膨胀速度。按照全市“1255”城市发展战略,2015年,和城建成区面积将达到3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5万人。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强力推进“2349”城市建设工程。其次,要加快各片区推进速度,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和城基本建成“一核双星三轴五大板块”的城市发展布局。二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根据市委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要加速四大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强力推进中心镇和农村新社区建设。三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完善县道路网布局,加快重要县道改造,构建县域循环交通;要加快疏港公路建设,构建沿江快速通道;要调整干线公路布局,重点谋划沿江一级公路以及跨江通道,为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吴桂林还就当前几项重点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一要抓好第五届蔬菜博览会暨台商投资洽谈会各项筹备工作;二要抓好迎接省计生年终考核准备工作;三要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四要抓好市主要领导来和调研安排的重点工作。

  参加会议的有,县委委员、候补委员,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全体负责人;县人武部部长、副部长;县法院院长、副院长;县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县人大、县政协各工委主任及秘书长,县纪委委员、纪检监察组长;曾担任正县级以上领导职务的离退休干部;各镇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县经济开发区、台湾农民创业园主要负责人,县直及中央、省、市属驻和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刘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