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鸡笼山蔬菜标准园,业务主管周万成正在为将要上市的蔬菜办“准入证”,“如果没有这个证,就不能采摘。”周万成口中所说的“准入证”,其实是农产品检测报告。周万成告诉记者,蔬菜采摘前,都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只有检测合格,才能上市。
“即使这样,为了保证安全,蔬菜进入批发市场时,市场还得进行检测,不合格同样要销毁。”周万成说,县蔬菜质量检测中心、县蔬菜产业发展局、镇上都要过来采样检测,“加上批发市场的检测,至少要进行四次检测才能上餐桌。”
和县蔬菜质量检测中心质检部部长戴启凤告诉记者,每次蔬菜上市时,都是他们最忙的时候,“我们采取定期检测和随机抽检相结合的办法,按照无公害蔬菜的标准,对全县的蔬菜进行检测。发现不合格的产品,就把信息反馈给蔬菜产业发展局和所在镇,由他们告知种植户。”戴启凤说,今年上半年,他们配合县蔬菜产业发展局对历阳镇、乌江镇等乡镇的蔬菜基地、蔬菜采购点、蔬菜批发市场及农户生产的蔬菜进行了四次蔬菜抽验检测,共抽取蔬菜样品151组,合格149组,抽样合格率达到98.7%。
“和县是华东地区的‘菜篮子’,蔬菜销售跨区跨省。所以蔬菜采摘前出具的检测报告必须是省级的,因为无公害蔬菜只有具备省级检测报告才可以被外省市场认可,同时报告要跟车运输。”戴启凤说,在具体操作上,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下到田间,根据农户的需求负责蔬菜采摘前的检测工作,检测合格出具省级检测报告,农户在采摘蔬菜后可将报告跟车运输,到外省市场后,根据相关规定,只要有省级质检中心检测合格的报告即可直接进入市场。
不仅如此,和县还对产地环境开展检测,县环保部门承担着出口示范区土壤、大气环评检测任务;县土肥站对蔬菜产地测土配方。他们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县镇农资部门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加强对散户监管,农技站加强蔬菜田间监管,全县115个村都配备植保员。他们担负着蔬菜政策宣传、技术指导、资料发放和生产监控,通过不间断检查,查库房,看用药生产记录,保证蔬菜品质质量。
据了解,和县县镇两级具备蔬菜检测能力,全县在省级蔬菜质检中心、4家菜市场、皖江蔬菜交易批发市场、6家基地等18处设点速检蔬菜,杜绝“问题菜”进市场上餐桌,使和县蔬菜真正成为“放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