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电子阅览室成了居民“充电站”

作者:nancy
内容:
  关于民生工程,有人说它是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有人说它是做好事的德政工程,也有人说它是没有终点的起点工程……归根结底民生工程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很大,它是国家“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幸福愿景;它很小,它是每个人“油盐柴米酱醋茶”的日常生活。
  其实,无论它是什么,它都应是“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这句话看似老调重弹,却道出了民生工作的真谛和终极目标。“实惠”不是数字的堆积,而是一种个体的感知,是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让其“看得见、摸得着”是民生工程最温暖的实现标准。但“看得见、摸得着”并不简单,它要求必须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因为要看得见、摸得着,必须付真情;因为要看得见、摸得着,必须重实效;因为要看得见、摸得着,必须管长远。
  又到一年盘点时,在2014年年初马鞍山市人民政府承诺下了33项民生工程,如今这些民工程进展如何?广大的群众又能从中享受到哪些实惠?本报今日起特推出《民生实惠观》专栏,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笔端和镜头寻找出最直观的民生感受,带您一起去感知2014年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冬日里多一些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温暖。
  11月6日,马鞍山市雨山区佳山乡金福社区的电子阅览室刚开门,夏本香就和她的姐妹们一起过来了。定期观看广场舞视频,学跳广场舞,已成为这群爱唱爱跳的大妈们每周的“必修课”。
  然而,当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建设还没覆盖到金福社区,电子阅览室还没成立之前,夏本香和她的姐妹们学广场舞可没这么方便。“现在,我想跳什么就学什么。”夏本香说,广场舞《小苹果》刚“火”起来的时候,她就到社区的电子阅览室上网学,第一时间掌握了这支舞蹈的跳法。
  由于长时间来往于电子阅览室,除了学跳广场舞,夏本香还掌握了电脑的基本操作方法。“没进电子阅览室之前,我就是一个电脑盲。通过长时间地接触和管理员手把手地辅导,我已经学会了跟异地的亲朋好友视频聊天。”夏本香开心地说。
  “每周一至周五,电子阅览室都会正常开放,并有专门的管理员管理。”金福社区主任汪家桂说,社区会尽最大努力,保证“网有所学,网有所乐,网有所用”。
  电子阅览室不仅是居民业余生活的“天堂”,还是工作的“好帮手”。家住向山镇北山社区的张宏在一广告制作公司工作,由于这一行业技术手段更新速度快,张宏坦言,即使从业多年也得不断学习,否则就会落伍。自从北山社区的电子阅览室落成,这里俨然成了张宏的“课堂”。
  “一旦遇到难题,我就到社区的电子阅览室学习,每周至少要来两三次。网上的高人多,而且这里的环境也非常好。”张宏说,来电子阅览室上网的都是街坊邻居,大家可以共同学习,相互交流,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增加了感情。
  马鞍山三县三区共16个电子阅览室在全省率先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同时加强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培训,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数字文化服务,提高利用率、知晓率和满意率。截至10月底,16个电子阅览室共免费接待上网人数25000余人次,利用电子阅览室举办各类培训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