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让一家人陷入困境
“虽然医生跟我们说他已经时日不多了,但我总想着尽量延续他的生命。这是我爱了20 年的男人,尽可能地让他活得久一点,我这辈子也就没有遗憾了。”说这话时,40 岁的汤海香压低了声音,生怕被丈夫听见惹他伤心,可眼角的泪水已经顺着饱经沧桑的面庞悄然滑落。
12 月4 日,记者来到人民医院血液科病房,见到了汤海香和她的丈夫许元林。许元林躺在病床上插着输液管戴着口罩,41 岁的人看上去仿佛年过六十。
许元林是慈湖乡上湖村人,和妻子汤海香一起养育着一双儿女。原本许元林在外务工,汤海香在家照顾子女和年过七旬的父母,一家人生活虽不富裕,但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好景不长。2009 年4 月,许元林被诊断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2011 年10 月,许元林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这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一家人轮番受创。
确诊后,汤海香把孩子交给了父母,自己陪着丈夫走上了漫长的求医之路,一晃就是五年。五年来,汤海香一门心思都扑在为丈夫看病上,家里的积蓄很快花完了,只能四处借钱。前后五年的治疗,一家人把能借钱的地方都借了个遍,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下90 多万元外债。丈夫重病在床,儿女年纪尚幼,一家子的重担全都落在了这个瘦弱的女人肩上。要强的汤海香一声不吭全都扛了下来。“只要他活着一天,就是我的精神寄托,我一定要陪着他,尽最大努力走下去。”汤海香倔强地说。
而看着如今这样的场景,谁又想得到,20 年前,局面是截然相反的呢。
“她没‘害’到我,反而是我害了她”
20 年前,汤海香和许元林相识相恋了。汤海香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因此两人的恋情遭到了许元林全家人的反对。许元林家人担心汤海香今后身体不好,甚至可能还会影响生育。然而许元林还是顶住压力,毅然决然地和汤海香走到了一起。“她越是生病,我越要陪着她照顾她,这是我的责任。”许元林说。
婚后,两人相处得和和美美,汤海香的身体情况一直都很平稳,并且还生下两个孩子。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许元林却得了白血病。幸运的是,2011 年12 月,许元林在和哥哥配型成功后,前往苏州进行骨髓移植。
当丈夫被送入无菌仓的那一刻,汤海香第一次有了“ 生离死别”的感觉。一扇厚厚的玻璃窗将两人隔成两个世界。为了节省开支,汤海香在医院门口租了一间四五平方米大小的铁棚子,里面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没有卫生间和厨房,只能在外面一个集中的区域和别的租客一起做饭。房东为了省电还强制要求每晚九点以后必须熄灯,居住环境非常差。许元林不忍妻子受委屈,劝她去租一间好一点的房子,“至少有独立的卫生间,一个女人住也安全一点啊!”许元林说。可汤海香怎么也不肯,“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嘛,在哪儿睡还不是一样!”
无菌仓里为病人提供早饭,但汤海香担心医院的早饭不合丈夫胃口,于是每天早上5 点起床为丈夫熬粥。一次三餐就这样做好送进去。那年的年三十,汤海香特意多做了几个菜。那天晚上,城市四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氛围,汤海香拎着小饭盒从住处往医院走去,寒风阵阵都吹到了她的心里,她想念家里的孩子、父母,却仍要打起精神去给虚弱的丈夫送饭。到了无菌仓后,汤海香就这样和丈夫隔着玻璃窗久久地对望着,说不出的心酸布满了两人的心头。过了很久,汤海香才在丈夫的催促下回到了住处,当晚汤海香一夜未眠,与泪相伴。
“以前是她生病,我说要照顾她,没想到她没‘害’到我,反而是我害了她。”说这话时,许元林忍不住哽咽起来。
五年坚守,善良妻子救治重病丈夫
骨髓移植后,许元林的恢复情况没有想象中顺利,病情多次反复,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为了维持生命,许元林每隔三四天就要输一次血小板,2012 年元月,第一次输血小板的时候就出了状况。由于医院需要输血小板的病人多,血小板供给不足,需要排队。汤海香决定自己为丈夫输血小板,然而医生告诉,她本身就有心脏病,再加上照顾许元林身体太过操劳,不符合条件。汤海香只得自己去寻找志愿者,到处打电话询问可有人愿意捐献血小板。汤海香一个电话一个电话拨出去,联系了20 多个人,才找到了合适的捐献者。而这样的场景,每隔两三天就要重演一次。
为了陪丈夫治病,汤海香每天寸步不离,既不能照顾家人,也不能出去工作。五年来,汤海香陪着丈夫不断往返苏州和马鞍山之间,每隔一两个月就要去一次,一次要呆上20 多天。苏州消费水平高,每天的治疗费用需要三四千,每当治疗暂时告一段落时,夫妻二人就回到马鞍山,隔一阵子再去,尽可能地节省开销。
今年8 月,许元林的病情突然恶化,体内排异反应加剧。汤海香立即陪着丈夫赶去苏州。苏州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私下对汤海香说:“你丈夫的病已经无力回天,你家里这么困难,多看一天就多花一笔钱,不如放弃算了。”
可汤海香怎么都不肯答应,她流着泪说:“他毕竟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啊,我怎么忍心就这么放弃他,欠再多的钱我以后慢慢还,能让他多活一天就算一天。”医生看了也深受感动,最后建议他们回马鞍山继续治疗,以节约开支。
临近生命尽头他想捐献角膜
医生说的话,汤海香一直都瞒着丈夫,但许元林清楚自己的病情,察觉出情况的不妙。今年10 月,许元林对妻子说出了自己在心里酝酿了很久的想法——捐献器官。“这些年为了我的病,花了很多钱,有我们自家的钱,也有政府医保给报销的钱,村子里的左邻右舍也给我捐献的爱心,我没有办法回报他们了,我只能捐献我的器官,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许元林说。然而,由于长期患病,许元林的身体器官衰竭得很厉害,身上绝大部分器官并不适合捐献,只有眼角膜符合捐献要求。于是,许元林毫不犹豫地签署了眼角膜捐献协议。
对于许元林的决定,汤海香很支持。“这么些年,社会给我们的帮助太大了,要不是医保政策,还有亲戚朋友的帮助,我们早就支持不下去了。他能做这个决定,我为他感到骄傲。”汤海香说。
许元林在人民医院血液科的主治医师告诉记者,骨髓移植以后,许元林的身体引发了很多并发症,目前状态不容乐观,需要投入更加高精尖的药物、技术进行治疗,需要的费用还很多。
在此,记者也希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可以为这一家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将这份爱与温暖延续下去,让这个寒冬不再冷。
记者心语
生命有长度,但是爱没有。汤海香五年来对病情日益加重的丈夫不离不弃,许元林身患重病却依旧对这个世界充满感恩,二人的一双子女没有怨恨苦难,而是为父母深情奉献影响和感染。这一家人的故事让我们在遗憾唏嘘的同时又深感温暖。
汤海香的想法很简单,尽可能延长丈夫生命的长度,无论是一天,一个月,还是一年。其实回头想想,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只要在这有限的生命里,我们竭尽所能去珍惜,去争取,去与命运抗争,那么就没有遗憾。而在这条抗争之路上,爱是最强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