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我市58岁女子照顾残疾人30多年 胜似亲人

作者:孙军
内容:

  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晨8点左右,她都会出现在新新源市场公交站台,坐上3路公交车,经过8站路到人民医院站下车,再步行10分钟,到达沙塘村32栋101室一位瘫痪在床的残疾人家里。喂水喂药、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陪残疾人聊天说话,一直忙活到中午才会离开。其实她自己也有残疾,一只腿自小受伤,走路一瘸一拐,一只眼睛几乎看不见。她是一名孤儿,无父无母,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她从小在马鞍山孤儿院长大,便随了这座城市,姓“马”。她叫马长春,今年58岁,身边的人都叫她“小马”。

 

“她不是我的亲人,却比亲人还亲”

  她照顾了30多年的这名残疾人,叫董和鸣,比她年长1岁。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记者听到董和鸣讲述了“小马”平凡却感人的事迹。董和鸣说,“ 小马不是我的亲人,却比亲人还亲”。

  1979年,26岁的小马从孤儿院分到了民政印刷厂。当时的民政印刷厂是民政局下属单位,安置了很多残疾人就业,这里残疾人占到60%左右。在这里,她认识了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只能靠轮椅前行的残疾人董和鸣。单位里虽然残疾人多,但下肢完全瘫痪的还只有董和鸣一个。因为下肢瘫痪,往往正常人做起来非常容易的事情,对董和鸣来说却要耗费很大一番力气。而董和鸣又很要强,不愿开口向别人求助。

  那时候,大家每天都是从家里带饭放到单位食堂,中午食堂把饭蒸好,每个人自己去拿来吃。这么一件简单的小事情,对董和鸣来说,却要面临上楼下楼,十分不便。心细的小马看到她的难处,就主动承担起帮她拿饭这件“小事”。董和鸣心存感激地告诉记者,“ 人家都回家吃饭了,她却要等饭蒸好后,把饭菜送到我手上,再送我去上厕所,把我服侍好,最后才回家。我自尊心强,不轻易求人。她却主动过来帮助我,从不让我为难,我感觉心里很温暖。”

  在日常的生活中,马长春也主动地关心她。因为两家隔得很近,每天下班之后,马长春都要去董和鸣家给她帮忙。由于董和鸣腿脚不便,马长春去了她家后,就帮她打扫卫生,买菜做饭,忙得一刻也不停歇。

  马长春很心细,很会照顾人。简单的洗头,她洗得让人格外舒服。董和鸣深情地告诉记者,“ 因为小儿麻痹症导致的腰部变形扭曲,我都趴着洗头。洗头的时候,我趴在床上,腰露在外面,她帮我把被子盖好,一边洗头,一边给我拍拍腰,我的眼泪就忍不住流下来了。这个动作,只有我母亲做过。”

  2007年,马长春退休,到了安享天伦之乐的年纪,家也搬到了8站公交车路程以外的梅花园小区。当马长春家搬走的那一刻,董和鸣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小马搬家了,意味着小马一家的生活条件提高了。难过的是,距离隔得这么远,她应该不会再来了吧?没想到,小马还是每天早上坚持坐公交车过来照顾自己。

  搬家后,当别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马长春就早早醒了,一瘸一拐地来到公交站台,坐上20多分钟的公交车,下车后,还要走一大截路,才能走到董和鸣的家。一进门,小马首先要把水烧好,倒水喂她服药,服侍她吃完早饭后,再用轮椅推着她出去转一圈,去菜市场买菜。回来后,再帮忙洗衣服,擦煤气灶。经常干着干着,就忘记了时间。就这样,常常是快到12点了,董和鸣着急了,催小马回去,她才回家。

  董和鸣说,小马经常早上带着菜过来,问她家有菜没有,有菜小马就带回家,没菜就放在这里。以前她不知道,后来渐渐明白了。这个简单的行为其实是在照顾她的自尊心,不让她为难。

冬天的早晨吹着冷风,有时还会下雨下雪,董和鸣让小马别来了。她却笑笑说,“我不怕冷,怕热。”酷暑时节,小马来的时候汗流浃背,衣服都湿了。

  董和鸣让她别来了,她又笑笑说,“ 我不怕热,怕冷。”就这样,一年365天,无论刮风下雨,她天天都准时来到董和鸣的家里,从不间断。董和鸣感叹,“ 当年在工厂她就这么照顾我,如今她丢不下我。我也有丈夫,我也有儿子,不是他们不好,而是他们的心没有她细。我经常想,她不是我的亲人,但是她像我的姐姐,像我的母亲,她又是我的同事,她又比我小,她又是我的妹妹,她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身份?她照顾了我这么久,到底是为了什么?有句话叫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是非亲非故的人。”

B“她话不多,但事做得很漂亮”

  董和鸣口中的“小马”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世界上真有这样无私奉献、不讲回报的人?什么原因让她默默照顾了一个普通同事30多年?带着种种疑问,记者拜访了马长春,采访了她身边的亲人、朋友、邻居。

  走进梅花园小区34栋606室马长春的家里,一下子迎面扑过来好几只小狗和小猫。马长春的丈夫焦忠才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小马在外面看到的流浪猫和流浪狗,觉得它们可怜,就把它们收留回家。最多的时候,家里养了5只流浪狗和5只流浪猫。他笑着说家里成了动物世界。

  在马长春家里,记者第一次见到了马长春。1米6左右的身高,身材瘦小,左眼残疾始终眯成一条缝,左腿也有伤,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对于马长春,记者的第一感觉是热情,好客,做事麻利,始终忙个不停,但却很含蓄,话很少,给人老实巴交的感觉。

  谈到妻子,焦忠才对记者说,“ 小马就是这么个人,经常待在外面,照顾别人家比照顾自己家还多。她照顾的都是比我们家困难的,我也很支持,让她出去忙。做的是好事嘛。”谈到小马,邻居们也一个个竖起大拇指,说“她话不多,事做得很漂亮”。

  马长春还做过多少好事?又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养成了这样一个老实巴交的好人?记者采访到了和马长春从小一起在孤儿院长大的姐妹马向珍。马向珍告诉记者,没有父母捧在手心的呵护,又患有眼疾腿疾,小时候的马长春就很自卑、性格内向、胆子很小。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同班的小朋友用石子砸她,骂她是没人要的野孩子。这吓坏了她,她再也不敢去上学了。

  马向珍说,小马从小就格外勤劳、善良。那时福利院有一个小孤儿浑身长满了癞子,没有人愿意和他说话,别人都欺负他。只有小马愿意亲近他,照顾他,并帮他洗衣清洁,让他度过了健康的童年。

  因为福利院人手不够,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们也要值夜班,照顾更小的孩子。小马因为没有上学,小小年纪便承担了值夜班的任务。每晚值夜班,小马都帮更小的孩子洗尿布,打扫卫生,从不打瞌睡。一天晚上,孤儿院发生了一场大火,消防员赶到时,她已经救出了10多个孩子。因为火灾发生在深夜,孩子们都在睡梦中。她便将弟弟妹妹们背在肩膀上,一个个扛了出去。冒着生命危险,她来回跑了10多趟,直到每个孩子都平安脱险。那时候,她才刚刚十岁。

  马长春经常去照顾的人不只董和鸣一个,还有一个叫马家凤。小马照顾她的时间比照顾董和鸣还长。

  马家凤也是和马长春一起在孤儿院长大的姐妹,从小便双目失明。本来马家凤结婚后,还有丈夫照顾。可不幸的是,她的丈夫也因病在6年前失明了。为了照顾这对盲人夫妻,马长春耗费了很大的心血。她隔三差五就去看家凤,帮她洗衣服、洗被子,还经常带上做好的菜送过去。周末天气好的时候,马长春会牵着家凤的手,陪她去公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马家凤家里的被褥、碗筷等家什也大多都是马长春给置换的。马家凤对记者说,“ 没有她,我真的不知道这么多年该怎么过。”

  为了别人都不顾自己的身体,如今的马长春落下了一身的病根。她先后被查出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心脏病。马向珍这么评价她,“ 如果外人看她只是一棵普通的小草,我想说她是一棵高尚的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