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驱车行于国道、省道,你会发现道路畅通、村镇整洁;工矿废弃地经过复垦利用重焕生机,昔日的尾矿库变成良田;铁路沿线、高速入口旧貌换新颜,没了垃圾杂物,多了花坛游园,皖苏交界处,漫山遍野竹影婆娑的濮塘风景区、神奇的“怪坡”,吸引了大量游客。
这样的变化始于2013年下半年,为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一场围绕“三线三边”即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河湖沿线、城市周边、省际周边、景区周边,以垃圾污水治理、建筑治理、广告标牌治理、矿山生态治理、绿化改造提升为重点任务,以“把垃圾搞干净、把东西摆整齐、把树苗栽起来”为基本要求的“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治理战役在马鞍山全面打响。
濮塘“怪坡”的治理是“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直观的缩影。首先“把垃圾搞干净”,将“怪坡”道路沿线山脚下的排水沟内的遗留垃圾进行彻底清运,将路边树木上披挂的白色垃圾袋全部清除,将路边的杂草全部铲除,清理垃圾杂物58吨。之后,再“把树苗栽起来”,在沿线栽种1.6万棵树苗和观赏竹,在清除杂草的路边种上花草。在亮化、美化景点环境的同时,更进一步“把东西摆整齐”,为方便游人观赏,在省际交界处竖立了大型公益宣传牌,并重新制作了导游展板。
市民:“这次来垃圾没有了,而且看到了很多花花草草,比原来更加漂亮了,打算周末的时候再带家里的孩子过来玩一玩。”
在“三线三边”综合治理中,马鞍山重点开展“四治理一提升”行动,即开展垃圾污水治理行动,全面清除沿线沿边生产生活垃圾,建立“户集中、村收集、镇运转、市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加强污水治理,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开展建筑治理行动,加强新建改建道路巡查管理,治理沿线建房、夹道建房、违章搭建,对老旧建筑物进行立面改造,实现整体出新,塑造风貌特色;开展广告标牌治理行动,采取限期拆除、迁移、修复出新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解决广告标牌设置杂乱无序、维护不到位、视觉污染、安全隐患等问题;开展绿化提升行动,结合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打造一批森林长廊。
“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治理令全民受益,自然也离不开全民参与。全市志愿者服务队和民间志愿者团体自发组织起来,做环境综合治理的参与者、监督员和宣传员,全年仅参加义务劳动和植树的就达115万人次。
在三线三边综合治理期间,志愿者们定期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卫生环境整治、道路两侧绿化带清理、城市主要出入口秩序维护等。整治有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广大市民认识到光是“鼓掌”不够,美化家园还需要一起“动手”,从我做起,做到门前自扫、院内自治,不乱丢乱放、乱堆乱放、乱涂乱画、乱搭乱建。自此,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参与环境整治、个个为环境整治出力的良好局面,全市广大干群积极投身“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治理。
我市改变过去集中突击的方式,注重加强日常管理,抓好基础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努力推动“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建立组织领导机制,负责全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建立由市四套班子联系县区、市领导联系街道乡镇的工作机制。建立“线长、边长、重点长”工作制度,各“线长、边长、重点长”单位承担牵头谋划部署、主动沟通协调、督促组织实施的责任。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把“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加大考核分值比重。建立考评奖惩制度,设立专项资金,定期组织暗访,根据考评得分进行奖惩。建立调度例会制度,定期在县区召开现场推进会,观摩整治成果、通报工作进展、推广工作经验、部署重点任务,有效推动重难点问题的解决。
截至目前,全市共治理道路664.9公里、铁路82.7公里、江河湖543公里,清除各类垃圾80160余吨,拆除违章建筑3714处,移除乱搭乱建、乱堆乱放5334处,清理骑路市场600余处,清除各类违章、杂乱广告标牌3864块(幅),整改、修复破损广告标牌763块(幅),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复绿面积124.25公顷,“三线”绿化113.82公里,补植林木38万株,“三边”完成新造林5620亩,新建农田林网1538亩,植树358万株。今天的马鞍山,无论是“三线”还是“三边”,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一个卫生整洁的美丽家园呈现在人们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