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登记最多半小时
6月2日下午,来自向山镇的张先生来到市中院立案大厅,因借款合同纠纷起诉某公司。经核对确定符合立案条件、材料齐全后,立案窗口将案件信息录入电脑系统内,并为其出具了立案通知书等材料。整个立案过程只用了15分钟。
“立案登记制实行以后,当事人起诉或自诉只要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即可当场立案,时间最多不过半个小时。即便当事人提交的诉状和材料不符合要求,立案庭还需一次性书面告知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补正,基本避免了过去来回跑三四趟的情况发生。”据市中院立案庭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为方便群众立案,市中院制作了诉讼指导手册,并将立案登记制各项规定在其网站、微信群、QQ群中公布,同时,法院组成应急处置小组,选派各审判庭骨干人员,为当事人现场答疑。
“民告官”案件增多
实行立案登记制后,法院不得以实质性审查为由拒绝符合法定条件的案件。5月,全市行政起诉立案49件,同比增24件,环比增11件。类型也呈现多样化,较去年同比新增“治安管理特种行业行政许可”、“信息公开”、“申请补办评定残疾等级行政复查”、“劳动社会保障行政给付”等案件。
民事立案数也较去年同比增195件,主要集中在物业服务合同、金融借款合同、民间借贷纠纷类案件。因逐年增加的诉讼案件量导致执行案件数增加,加之当事人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较淡薄等原因,执行立案数同比增加了60件。
多元化调解缓解诉讼压力随着立案数量的增长,“ 案多人少”的矛盾可能进一步加剧,法院该如何应对? 市中院立案二庭相关负责人表示,打官司并不是解决纠纷的最好手段,而是最后手段。一般来说,在案件立案阶段,法官就会先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活动会一直持续到案件审理中。立案登记制改革实行一个月以来,全市已有诉前调解登记案件209件,有效缓解了诉讼压力。
近年来,我市在推行多元化纠纷解决做了大量工作,围绕医疗、保险、物业等矛盾多发领域的调解,加强了专业行业协会协作,逐步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多元化调解网络,对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减少诉讼纠纷案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