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手中的锅铲,张国友师傅熟练地翻动着锅里的芝麻,让每一铲的芝麻都能受热均匀,工作虽不重,但却不能有丝毫懈怠。过了没多久,一股香味就弥漫在整个操作车间里。
作为和县西埠镇盛家口麻油生产企业的一名工人,张师傅这一炒就是近十年,从其手中炒出的芝麻品质也越来越高,而这段时期也正是盛家口麻油企业跨步发展的十年,从“小商贩”、“小作坊”到“大公司”,还成为省重点产业集群之一和“全国首批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这十年,盛家口麻油香味愈浓。
“盛家口麻油其实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盛家口地区就出现了一批麻油小商贩,他们走村串户并到外地经销麻油。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政策鼓励下,麻油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呈现出“十里麻油香、千人贩油忙”的火红景象。11月29日上午,曾在重庆经营麻油3年,后回乡成立欣澄食品公司的卢家水回忆当年的情形仍历历在目。
“院前是人家,院后是作坊”是早期盛家口麻油生产的真实写照,正因为规模小、无品牌,导致该地麻油生产在一段时期内都处于产业链中的低端,只能默默地为别人“做嫁衣”。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经过一轮轮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后,盛家口地区形成了一个以华安粮油为中心的麻油产业集群,华安公司也从资本不足万元的家庭作坊式粮油兑换加工厂,一跃成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跻身全国最大麻油生产厂家之一。
“只要有自己的品牌,产品就卖得好。”作为加工生产黑芝麻油的企业,瑞丰油脂公司的产品不仅成功登陆江浙沪等地的大型卖场,还成为美国湾仔码头水饺等知名企业的原料供应商,产品特有的香味受到市场欢迎。“我们不愁销路,产品供不应求,明年企业还将增扩几条生产线。”公司经理晏行福对未来自信满满。
随着基地内企业麻油生意越来越火,也带动了一批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玻璃瓶、纸包装等相关产业竞相落户,产业链逐步拉长。盛家口最大的玻璃生产企业——晶晶玻璃,已累计投入数千万元建立了3条生产线,成为皖南地区规模较大的玻璃瓶制造企业,吸引了合肥、芜湖等地客商纷纷前来订购。
如今,在西埠镇从事麻油及其相关产业的有数千人,盛家口麻油工业集中区建成面积已达1200亩,聚集了22家麻油食品生产及深加工企业,8家麻油产业配套企业。到2015年,集中区将力争实现“面积4平方公里,产值20亿元”的目标,使西埠镇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麻油第一镇”。图为麻油生产企业车间一角。